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送唐君益》
全文:
朝家設賢科,留意在豪彥。
三道詢天人,萬言極貫變。
國論庶有補,謀身非自薦。
昧者鮮知此,榮祿生貪羨。
討論遺本原,文采事藻絢。
假之為捷塗,得以步華選。
亦有附群邪,藉以肆綺辯。
心跡既自異,事業安可見。
遂令權貴人,待物少明辨。
概為天下材,皆同秦士賤。
夫君非好名,力學久忘倦。
天資固彊直,道業益豐羨。
純如後夔音,發若老羿箭。
深有啟沃誠,恬無寵榮戀。
時事方艱虞,乾心屢告譴。
遠憂何時已,長策殊未獻。
期君為國醫,起疾須瞑眩。
參考注釋
權貴
舊指官高勢大的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
待物
(1).接納外物。《莊子·人間世》:“氣也者,虛以待物者也。” 成玄英 疏:“虛空其心,寂泊忘懷,方能應物。”
(2).指有求於外物。《莊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曰:“又何求於外物?” 成玄英 疏:“當分名足,不待於物也。”
(3).對待他人。《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從規我者乎?”
(4).泛指待人接物。《晉書·元帝紀》:“帝性簡儉沖素,容納直言,虛己待物。”《宋書·武帝紀中》:“ 司馬平西 體國忠貞,款愛待物,當於古人中求耳。”《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 唐 孔穎達 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則親而尊之,其德日進。”
明辨
明確地分辨;辨別清楚。《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清 姚鼐 《贈孔撝約假歸序》:“言忠信,行篤敬,本也;博聞明辨,末也。” 陶行知 《我們對於新學制草案應持之態度》:“我們對於國外學制的經驗,應該明辨擇善,決不可捨己從人,輕於吸收。”
呂陶名句,送唐君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