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不辭履虎尾,排奸直欲犯龍鱗

乾隆讀楊忠憫集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讀楊忠憫集》

全文:
家學關西素行淳,浩然惟與義為鄰。
一生名節堂堂在,兩疏風霜字字新。
報國不辭履虎尾,排奸直欲犯龍鱗
開編省識忠良氣,不愧牽衣折檻臣。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報國

為國家竭誠效力

精忠報國

不辭

樂意去乾,不辭讓或不推辭

不辭勞苦

履虎尾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王弼 註:“履虎尾者,言其危也。”《後漢書·荀淑荀爽傳論》:“ 荀公 之急急自勵,其濡跡乎?不然何為違貞吉而履虎尾焉?” 宋 葉適 《厲領衛墓志銘》:“亦既豹變,剛柔蔚文,曷履虎尾,喪其匹羣!” 明 李贄 《史閣敘述》:“履虎尾者必使不至於咥人而後亨,而世實未有履虎尾而不咥者。”亦省作“ 履虎 ”。《梁書·武帝紀上》:“ 江 淮 擾逼,勢同履虎。” 唐 李白 《秦女休行》:“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乾隆名句,讀楊忠憫集名句

詩詞推薦

報國不辭履虎尾,排奸直欲犯龍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