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水之于越之鄙,築基相對琵琶尾

梅堯臣得餘干李尉書綠示唐人于越亭詩因以寄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得餘干李尉書綠示唐人于越亭詩因以寄題》

全文:
余水之于越之鄙,築基相對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聲,雁過洞庭風入葦。
南斗戛湖波不起,長刀剡鋒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銅瑩磨光幾里。
朝因吳客幅蒲輕,滿紙如蠶書可喜。

梅堯臣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梅堯臣余水之于越之鄙,築基相對琵琶尾書法作品欣賞
余水之于越之鄙,築基相對琵琶尾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于越

(1).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內。《大戴禮記·勸學》:“ 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者,教使之然也。”《漢書·貨殖傳》:“辟猶 戎 翟 之與 于越 不相入矣。” 顏師古 註:“ 孟康 曰:‘ 于越 ,南方 越 名也。’於,發語聲也。戎蠻之語則然。 于越 猶 句吳 耳。” 祝廉先 《文選六臣注訂譌》:“ 于越 為百越之一種,在今 浙江 。如 江西 為 揚越 , 福建 為 閩越 , 廣東 為 南越 , 安南 為 駱越 之類。”

(2).指其所居之地。 唐 獨孤及 《題思禪寺上方》詩:“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一說即 吳 越 。《淮南子·原道訓》:“ 匈奴 出穢裘, 於 越 生葛絺。” 高誘 註:“ 於 , 吳 也。”

(3).官名。 契丹 最尊之職, 遼太祖 即位前即因戰功顯赫拜于越,後以于越受禪稱帝。 遼 設大于越府,大于越無所職掌,其位則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參閱《遼史·太祖紀上》、《百官志一》與《國語解》。

春秋 時 越國 ,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帶。亦以指 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 於越 入 吳 。” 杜預 註:“於,發聲也。”《逸周書·王會》:“ 於越 納, 姑妹 珍。” 唐 李嘉祐 《至七里灘作》詩:“遷客投 於越 ,臨江淚滿衣。” 元 張昱 《西山亭留題》詩:“ 於越 地形緣海盡, 句吳 山色過江來。”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梅堯臣名句,得餘干李尉書綠示唐人于越亭詩因以寄題名句

詩詞推薦

余水之于越之鄙,築基相對琵琶尾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