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釋妙聲的《易安軒》
全文:
豐屋雖萬間,所託在尋尺。
南窗極低小,亦足容我膝。
知止庶不殆,適性聊自佚。
邈哉古之人,瞻彼江上宅。
桑麻被墟曲,榆柳蔭溝術。
有子學書史,有田藝黍稷。
於焉悅親戚,且以御賓客。
赫赫通侯居,榮觀亘阡陌。
持盈諒弗戒,百鬼瞰其室。
永懷栗里翁,曠達有清識。
欣賞方在茲,庶用警晨夕。
參考注釋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不殆
不危險,不會失敗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適性
稱心,合意。 漢 劉向 《列仙傳·安期先生》:“寥寥 安期 ,虛質高清,乘光適性,保氣延生。” 宋 蘇轍 《寒食游南湖》詩之一:“適性逢樽酒,開懷挹友生。”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橋》:“你能想像更適情更適性的消遣嗎?”
自佚
猶自逸。自圖安逸。《左傳·哀公二年》:“ 蒯聵 不敢自佚,備持矛焉。”《呂氏春秋·本生》:“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 宋 陳亮 《祭薛象先內子黃氏恭人文》:“少不以富貴以自驕,晚不以從容而自佚。”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進士給假》:“ 世宗 聖齡甫二十,正如太阿出匣,諭旨森嚴正大,默符光乾,今之新貴圖自佚者,可以憬然矣。”
釋妙聲名句,易安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