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矚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麗矚軒原文

雲軒玉峰頂,高每不常來。

至必暫為憩,果然清足陪。

一篇詩句就,幾點漏聲催。

石砌柏拱把,流陰信迅哉。

詩詞問答

問:麗矚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麗矚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麗矚軒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一

2. 柏子落石自生不數年皆拱把矣

參考注釋

雲軒

(1).雲車。傳說中仙人的車駕。《文選·張協<七命>》:“爾乃巾雲軒,踐朝霧。赴春衢,整秋御。” 李善 註:“ 鄭玄 《周禮》注曰:巾,猶衣也。《淮南子》: 馮夷 、 大丙 之御也,乘雲車,入雲霓,游微霧。” 宋 柳永 《巫山一段雲》詞:“九班麟穩破非煙,何處按雲軒。” 明 朱鼎 《玉鏡台記·郭璞仙術》:“我御雲軒下碧虛,採 嵩山 九節蒲。”

(2).帝王的車乘。《魏書·李平傳》:“ 平 上表諫曰:‘伏見己丑詔書,雲軒鸞輅,行幸有期。’”

峰頂

1.亦作"峰頂"。

2.山峰的頂端。

3.喻事物發展的頂點。

不常

(1).不固定。《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 傳:“天之禍福惟善惡所在,不常在一家。” 漢 張衡 《西京賦》:“不常厥土, 盤庚 作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

(2).異常;反常。《晏子春秋·諫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諸侯。” 吳則虞 集釋引 蘇輿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為笑於諸侯。” 元 元懷 《拊掌錄》:“畫人物不常,鳥或四足,獸或兩翼,人或儒冠而僧衣。”

(3).不平凡;卓越。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四:“夜夢一女,年可十七八,顏色不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習鑿齒 史才不常, 宣武 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 荊州 治中。”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去國時雖久,安邦志不常。”

(4).時常。《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焦氏 ﹞待婢僕們也十分寬恕,不常賞賜小東西。”

(5).猶無常。死的婉辭。 唐 韓愈 《祭故陝府李司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一篇

(1).古時文字皆著之於竹簡,用牛皮編串如冊,是為一篇。後因稱首尾完整的文字為一篇。《墨子·明鬼下》:“聖人一尺之帛,一篇之書。” 漢 王充 《論衡·本性》:“如此則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焉,故 世子 作養書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學士代書》詩:“一篇從日下,雙鯉送天涯。” 金 元好問 《遣興》詩:“一篇詩遣興,三醆酒扶頭。”

(2).全篇。 晉 陸機 《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語類》卷八四:“此是一篇綱領。”

詩句

詩的句子。亦泛指詩。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 侯生 來慰我,詩句讀驚魂。” 元 薩都剌 《登北固山無傳上人小樓》詩:“百年詩句里, 三國 酒杯間。” 郭小川 《把家鄉建成天堂》詩:“我的詩句是戰鼓。要永遠永遠催動你們前進。”

漏聲

銅壺滴漏之聲。 唐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蘇軾 《寒食夜》詩:“漏聲透入碧窗紗,人靜鞦韆影半斜。” 清 譚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懷》之四:“有約聞鷄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

石砌

石階;石級。 唐 李山甫 《李員外廳》詩:“石砌蛩吟響,草堂人語稀。” 唐 皮日休 《太湖詩·明月灣》:“清泉出石砌,好樹臨柴關。”

拱把

指徑圍大如兩手合圍。《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 楊伯峻 註:“ 趙岐 注云:‘拱,合兩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此言樹之尚小。”《後漢書·崔駰傳》:“譬猶 衡 陽之林, 岱 陰之麓,伐尋抱不為之稀,蓺拱把不為之數。”《雲笈七籤》卷十五:“夫十圍之木,起於拱把;百仞之臺,起於足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一年開花,二年結果,三年拱把,十年合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又顧殿東隅,修竹拱把,下有巨池,野藕已花。”亦以喻指弱小或成長初期。 宋 蘇軾 《送王竦朝散赴闕》詩:“擢子拱把中,雲有驥騄姿。”

流陰

(1).浮雲。 唐 王昌齡 《東溪玩月》詩:“萬木分空霽,流陰中夜攢。”

(2).飄動的陰影。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大壑生秋雲,流陰被芳甸。”

詩詞推薦

麗矚軒原文_麗矚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