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軒原文
豐屋雖萬間,所託在尋尺。
南窗極低小,亦足容我膝。
知止庶不殆,適性聊自佚。
邈哉古之人,瞻彼江上宅。
桑麻被墟曲,榆柳蔭溝術。
有子學書史,有田藝黍稷。
於焉悅親戚,且以御賓客。
赫赫通侯居,榮觀亘阡陌。
持盈諒弗戒,百鬼瞰其室。
永懷栗里翁,曠達有清識。
欣賞方在茲,庶用警晨夕。
詩詞問答
問:易安軒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易安軒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釋妙聲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妙聲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豐屋
高大的房屋。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行於大道》:“豐屋榮觀,大戶高門,飾以奇怪,加以采文。” 唐 王維 《京兆尹張公德政碑頌》序:“靈衣且為煨燼,豐屋將為茂草。” 元 王逢 《留姚泳元鱧山居題其所性齋》詩:“豐屋晝闞鬼,重城暮號狸。”參見“ 豐屋之戒 ”。
尋尺
喻微小或微細之物。《國語·晉語八》:“夫 絳 之富商……能行諸侯之賄,而無尋尺之祿,無大績於民故也。”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 宋 蘇轍 《旦起理髮》詩:“笑我守尋尺,求與真源逢。” 清 唐靖 《間加稅》詩:“縣官踏街衢,鞭度督尋尺。”
南窗
向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 晉 陶潛 《問來使》詩:“我屋南窗下,今生幾叢菊。” 南朝 梁 何遜 《閨怨》詩:“竹葉響南窗,月光照東壁。”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婦人悼亡詩》:“風雨南窗思往事,偷生此際獨沾膺。” 魯迅 《墳·未有天才之前》:“老先生要整理國故,當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讀死書。”
低小
(1).低矮窄小。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三:“熟知茅齋絶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宋 辛棄疾 《清平樂》詞:“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序》:“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
(2).卑微,低下。《元典章·吏部四·赴任》:“受了宣敕,嫌地里遠或嫌名分低小,不赴任去。”
足容
腳走動時的姿態。《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屍。”
矯飾恭謹的姿容。 漢 揚雄 《法言·吾子》:“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李軌 註:“足言,誇毗之辭;足容,戚施之面。言皆藻飾之偽,非篤實之真。” 明 耿定向 《權子·志學》:“其一人足恭緩步如之,偶驟雨至,疾趨里許,忽自悔曰:‘吾失足容矣,過不憚改可也。’乃冒雨還始趨處,紆徐更步過焉。”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不殆
不危險,不會失敗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適性
稱心,合意。 漢 劉向 《列仙傳·安期先生》:“寥寥 安期 ,虛質高清,乘光適性,保氣延生。” 宋 蘇轍 《寒食游南湖》詩之一:“適性逢樽酒,開懷挹友生。”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橋》:“你能想像更適情更適性的消遣嗎?”
自佚
猶自逸。自圖安逸。《左傳·哀公二年》:“ 蒯聵 不敢自佚,備持矛焉。”《呂氏春秋·本生》:“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 宋 陳亮 《祭薛象先內子黃氏恭人文》:“少不以富貴以自驕,晚不以從容而自佚。”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進士給假》:“ 世宗 聖齡甫二十,正如太阿出匣,諭旨森嚴正大,默符光乾,今之新貴圖自佚者,可以憬然矣。”
上宅
上等住宅。《韓非子·內儲說上》:“於是乃倚一車轅於北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
桑麻
(1).桑樹和麻。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業解決衣著的最重要的經濟活動。《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棄疾 《鷓鴣天·春日即事題毛村酒壚》詞:“閒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2).泛指農作物或農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唐 孟浩然 《過故人莊》詩:“開筵面塲圃,把酒話桑麻。” 王闓運 《<湘潭縣誌>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墟曲
猶墟里。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唐 王維 《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詩:“澹蕩動雲天,玲瓏映墟曲。”
柳蔭
見“ 柳陰 ”。
學書
(1).讀書。《史記·項羽本紀》:“ 項籍 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漢書·東方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2).學習寫字。《南史·隱逸傳下·徐伯珍》:“ 伯珍 少孤貧,學書無紙,常以竹箭、箬葉、甘蕉及地上學書。”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嘗慕 張芝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宋 陸游 《喜小兒輩到行在》詩:“ 阿綱 學書蚓滿幅, 阿繪 學語鶯囀木。” 元 楊維楨 《又湖州作》詩之四:“得句時過 張外史 ,學書不讓 管夫人 。”參見“ 學字 ”。
黍稷
(1).黍和稷。為古代主要農作物。亦泛指五穀。《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珍黍稷之收,而不覺秀之者豐壤也。”
(2).《詩·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後因以“黍稷”為感嘆古今興亡之典。 宋 韓琦 《寄題廣信君四望亭》詩:“古道入秋漫黍稷,遠坡乘晚下牛羊。” 王闓運 《上征賦》:“訪故 宋 之殿闕兮,宜黍稷之離離。”參見“ 黍離麥秀 ”。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親戚
(1) 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人
(2) 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親戚而事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安居。——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獨身無親戚。——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指內外親屬
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親戚之所畔。
悅親戚之情話。——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當如親戚。——唐· 李朝威《柳毅傳》
送給朋友和親戚的禮物
賓客
(1)
(2)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3)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赫赫
顯赫的樣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通侯
秦漢時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稱徹侯、列侯。
爵通侯。——《漢書·李廣蘇建傳》
榮觀
(1).榮盛的景象。《舊唐書·德宗紀上》:“命宰臣諸將送 晟 ( 李晟 )入新賜第,教坊樂, 京兆府 供帳食饌,鼓吹導從,京城以為榮觀。” 宋 司馬光 《論上元游幸札子》:“臣等竊惟上元觀燈,本非典禮,正以時和年豐,欲與百姓同樂,為太平之榮觀而已。” 明 唐順之 《重修涇縣儒學記》:“然祇以為太平之榮觀,而當時所謂師弟子者不在也。”
(2).榮幸地觀賞。 漢 禰衡 《<鸚鵡賦>序》:“願先生為之賦,使四坐鹹共榮觀,不亦可乎!”
(3).猶榮名,榮譽。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立名者,脩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宋書·王敬弘傳》:“臣抱疾東荒,志絶榮觀,不悟聖恩,猥復加寵。”
謂宮闕。《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河上公 註:“榮觀,謂宮闕。” 清 錢謙益 《絳雲樓上樑以詩代文》之一:“與君無復論榮觀,燕處超然意有餘。”
阡陌
(1) 田界
田連阡陌
(2) 田間小路
阡陌交通。——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3) 田野,壟畝
援旗誓眾,奮於阡陌之上。——晉· 陸機《豪士賦》序
(4) 比喻途徑、門路
(5) 草野民間
倔起阡陌之中。——漢· 賈誼《過秦論上》
持盈
保守成業。語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國語·越語下》:“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 韋昭 註:“持,守也。盈,滿也。”《後漢書·蔡邕傳》:“心恬澹於守高,意無為於持盈。” 唐 劉禹錫 《上門下裴相公啟》:“然持盈之術,古所難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俾後御民者鹹知懍朽索,戒持盈。”
鬼瞰其室
謂鬼神窺望顯達富貴人家,將禍害其滿盈之志。《文選·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鬼神害盈而福謙。” 劉良 註:“是知高明富貴之家,鬼神窺望其室,將害其滿盈之志矣。”《二刻醒世恆言·棲霞嶺鐵檜成精》:“國之將興,朝有正色;國之將亡,鬼瞰其室。”亦省作“ 鬼瞰室 ”、“ 鬼瞰 ”。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韋雍州致仕表》:“器覆危傾,人指鬼瞰。” 唐 黃滔 《水殿賦》:“既而遄驚鬼瞰,遽及神謀。” 宋 黃庭堅 《和答魏道輔寄懷》之六:“排江鬼瞰室,貫朽粟紅陳。”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苟不思止,但冒寵光,豈惟辜負聖知,直恐招延鬼瞰。”
永懷
(1).長久思念。《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明 夏完淳 《效潘安仁<悼亡>》詩:“永懷寄寒夜,冥冥空懷抱。”
(2).詠懷;抒 * 懷。 晉 陶潛 《有會而作》詩序:“歲雲夕兮,慨然永懷。”
栗里
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晉 陶潛 曾居於此。 南朝 梁 蕭統 《陶靖節傳》:“ 淵明 嘗往 廬山 , 弘 命 淵明 故人 龐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之間。” 唐 白居易 《訪陶公舊宅》詩:“ 柴桑 古村落, 栗里 舊山川。” 李光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之二:“浮家泛宅 梨川 夢,尋壑經邱 栗里 情。”
曠達
心胸開闊樂觀
時人貴其曠達。——《晉書·張翰傳》
清識
高見卓識。《後漢書·鍾皓傳》:“ 荀君 清識難尚, 鍾君 至德可師。”《世說新語·言語》“ 裴僕射 善談名理”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冀州記》:“ 頠 弘濟有清識,稽古善言名理。” 裴僕射 ,名 頠 ,字 逸民 。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某觀今之縣令,循例而授,多非清識之士。”
欣賞
領略玩賞
欣賞這美景
晨夕
猶朝夕。旦與暮。天天;時時。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一:“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逯欽立 校註:“數晨夕,算過了幾朝幾夕,言過日子。”《宋書·自序》:“入為通直郎,時上多行幸,還或侵夜, 邵 啟事陳論即為簡出。前後密陳政要,上皆納用之,深相寵待,晨夕兼侍。” 宋 蘇舜欽 《遷居》詩:“仰首羨日月,晨夕苦奔趨。”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六:“在 北京 城裡,不能晨夕與湖山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