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際會如二子,鼎鉉鈞衡本公物

李流謙送何子應少卿赴召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流謙的《送何子應少卿赴召》

全文:
持竿野叟踏帝腹,太史占星驚變色。
白衣山人侍黃衣,軍中指點相嘆息。
雲龍契遇固疇曩,千載一合非人力。
羊裘盧沙竟何補,坐視生民自肥瘠。
功成乞身香案前,歸侶松喬未為失。
我公學傳無盡翁,束髮英名撼區域。
杲日潛光眾未睹,公獨扶輪上霄極。
此時際會如二子,鼎鉉鈞衡本公物
若為流落四十年,豈厭蓬壺薄瀛渤。
龍飛天子第一載,收召耆俊城汲汲。
遙知問膳大明宮,論士到公先指屈。
追鋒一日來劍外,破浪帆開矢離括。
朝廷未漆月支首,抱戈上虎旅衣生虱。
嫠不卹續憂宗周,寧有裾襦能念國。
堂堂甲兵滿胸臆,可無奇謀寬旰食。
我故人子得深知,平生一鏃未破鏑。
欲隨公去貌楚越,恨不身邊插雙翮。
叔孫區區進大猾,謬謂書生用奚益。
古來萬里知戎情,何必縵胡半縫掖。
願公入對明光宮,西南豪俊手推出。
我非其人敢觖望,市駿千金先市骨。

李流謙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際會

(1).聚首;聚會。《禮記·大傳》:“異姓主名,治際會。” 鄭玄 註:“際會,昏禮交接之會也。” 孔穎達 疏:“際會,所以主此母婦之名,正昬姻交接會合之事。” 孫希旦 集解:“際會,謂於吉凶之事相交際而會合也…… 鄭氏 專以昏禮言,非是。蓋同姓族屬漸眾,懼其離,有宗以統之,則不至於離。異姓男女相聚,懼其亂,有名以別之,則不至於亂。”

(2).引申為配合呼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迴環,而有綴兆之位。” 周振甫 註:“際會,遇合,猶配合。”

(3).機遇;時機。《漢書·王莽傳上》:“ 安漢公 莽 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 漢 室,遂同殊風,至於製作,與 周公 異世同符。”《舊唐書·馬懷素傳論》:“ 馬懷素 、 禇無量 好古嗜學,博識多聞,遇好文之君,隆師資之禮,儒者之榮,可謂際會矣。” 姜可生 《將之南田夢非》詩:“人生際會有如此,山川寂寥按劍起。” 艾青 《向太陽》詩:“這時候,我對我所看見,所聽見,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寬懷與熱愛,我甚至想在這光明的際會中死去。”

(4).縫隙。兩物體相接的中縫。《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

鼎鉉

(1).舉鼎之具。亦借指鼎。《文選·史岑<出師頌>》:“澤霑遐荒,功銘鼎鉉。” 李善 注引《禮記》:“夫鼎者有銘,銘者,論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勳勞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棄鼎鉉而為生臊之食,廢針石而任自然之病。”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論心》:“酬死士萬金立散,答君恩一劍時懸,且雌伏自功曹,有日名垂鼎鉉。”

(2).指宰相。《隸釋·漢巴郡太守樊敏碑》:“書載俊乂,股肱乾楨,有物有則,模楷後生,宜參鼎鉉,稽建皇靈。” 唐 韓愈 《為韋相公讓官表》:“何意恩澤益深,猥令超參鼎鉉,竊自惟度,實不堪任。” 清 蔣士銓 《桂林霜·議恤》:“世掌絲綸,官居鼎鉉,中書慚,任調燮。”

鈞衡

(1).比喻國家政務重任。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幼有鈞衡之略,獨負舟航之用。”《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 亮 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

(2).喻指擔負國家政務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遺表》:“因懇避於鈞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適 《留上李右相》詩:“鈞衡持國柄,柱石總賢經。” 孫欽善 校註:“鈞衡:平衡,公正。”

公物

國家或集體所擁有的東西

不要損壞公物

李流謙名句,送何子應少卿赴召名句

詩詞推薦

此時際會如二子,鼎鉉鈞衡本公物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