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聞人夷庚太博

作者:呂陶 朝代:宋代

送聞人夷庚太博原文

邑有循良政,人持介潔心。

庖刀發虛刃,廟瑟鼓遺音。

閒草豐春野,修篁茂晚林。

恤民中詔遠,及物上恩深。

歲月吳江夢,山川蜀道吟。

歸歟清議在,直筆待君簪。

詩詞問答

問:送聞人夷庚太博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送聞人夷庚太博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聞人夷庚太博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呂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呂陶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侵韻

參考注釋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介潔

耿介高潔。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介潔而無政事者,非撥亂之器。” 宋 蘇舜欽 《王公行狀》:“公剛峭介潔,而性仁厚,果於義斷,論者謂有烈祖之風操。”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二:“夫 屈原 之《離騷》,憂世憤戚,呼天目鬼神自列之辭,其語長短舒縱,抑揚闔闢,辯説詭異雜錯而成章,皆出乎至性,忠厚介潔得風人之義。” 清 王晫 《今世說·方正》:“﹝ 翁遜 ﹞介潔方正,雖貴游至其門,弗見也。”

發虛

(1).感到膽怯,不自在。《紅樓夢》第九五回:“那人還等著呢,半日不見人來,正在那裡心裡發虛,只見 賈璉 氣忿忿走出來了。” 老舍 《二馬》第三段十五:“向來沒進過她的屋裡去,這次進去,心裡還是有點發虛,提手躡腳的走。”

(2).感到身體虛弱發軟,不好受。《白雪遺音·起字呀呀喲·睡眠遲二》:“佳人睡眠遲,忽聽的窗櫺兒外,腳步兒輕移。莫不是我那帶酒的寃家,回來要發虛,嘔的奴家心眼裡好不著急。”《負曝閒談》第十回:“剛纔被他們把我架弄著起來,一點兒沒有吃呢,一點兒沒有喝呢,鬧得我有些發虛。” 午星 《一個紅軍女游擊戰士》:“疼痛似乎好了些,但心裡發虛,直是想嘔吐。”

遺音

(1).謂留下聲音。 宋 蘇軾 《雷州》詩之三:“終日數椽間,但聞鳥遺音。”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並涉穎》之二:“路暗鳥遺音,江清魚弄姿。”

(2).指留下的聲音。 宋 秦觀 《韓樞密夫人輓詞》之一:“舊像瞻揄闕,遺音想佩環。” 清 塗大酉 《雜詩》:“飛鴻遲遲來,掉入青煙路。遺音落風中,適與歌聲過。”

(3).不絕之餘音。形容音樂或詩歌極其美好。《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十:“簫管有遺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蘇軾 《送俞節推》詩:“ 吳興 有君子,淡如朱絲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明 唐龍 《<大復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遺音焉。”

(4).前代留傳下來的音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情舒放而遠覽,接 軒轅 之遺音。” 戴明揚 注引 梁章鉅 曰:“ 黃帝 使 伶倫 截竹,樂律起於 黃帝 ,故云‘接 軒轅 之遺音’。” 唐 陳季 《湘靈鼓瑟》詩:“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 郭沫若 《今昔集· * 訪古》:“ 翰笙 ( 陽翰笙 )言: 花苗 人甚憂抑,其音樂亦甚淒涼……我聽了這話,聯想到《楚辭》,《楚辭》的悲抑或不無 苗 民的遺音吧?”

(5).哀聲。《易·小過》“飛鳥遺之音” 唐 孔穎達 疏:“遺,失也。鳥之失聲,必是窮迫未得安處。《論語》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故知遺音即哀聲也。”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遺音和 蜀 魄,易簀對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說的話。《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二》:“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李善 註:“《左氏傳》: 晉 穆嬴 曰:今君雖終,言猶在耳。”《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詩》:“疇曩伊何,逝者彌踈,溫溫恭人,慎終如初。覽彼遺音,恤此窮孤。” 李善 註:“遺音,謂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諡文僖董公墓志銘》:“比有哭子之戚,公屢致弔慰,訃至之後,蓋猶有遺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劉禹錫 《傷往賦》:“ 龍門 風霜苦,別鶴哀鳴夜銜羽; 吳江 波浪深,雌劍一去無遺音。”

春野

春天的原野。 唐 張說 《奉和聖制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春野開離讌,雲天起別詞。” 唐 趙嘏 《寒食離白沙》詩:“試上方垣望春野,萬條楊柳拂青天。” 宋 陸游 《春晴自雲門歸三山》詩:“乍行春野眼增明,漸減春衣體倍輕。”

修篁

修竹,長竹。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沖淡》:“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閲音修篁,美曰載歸。” 明 歸子慕 《壬寅正月西村築室成》詩:“北牑移修篁,南圃藝藥草。” 陳毅 《莫乾山紀游詞》:“ 莫乾 好,遍地是修篁。”

恤民

謂憂慮人民的疾苦。《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後漢書·陳蕃傳》:“今失其勸種之時,而令給驅禽除路之役,非聖賢恤民之意也。” 宋 司馬光 《言賑贍流民札子》:“如此處置,欲以為恤民之名,掩人耳目則可矣。” 清 朱仕琇 《太學生陳君墓志銘》:“彼皆柄國政,戴於民上,其恤民宜也。”

中詔

宮中直接發出的帝王親筆詔令。《後漢書·陳蕃傳》:“宦官由此疾 蕃 彌甚,選舉奏議,輒以中詔譴卻。”《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中詔所施,或存好問。”《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賜中詔敕之。” 胡三省 註:“詔自中出,不經門下者,謂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

及物

(1)

(2) 表示由動作者或主語帶給賓語動作的

(3) 包含有及物動詞的形式的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吳江

(1). 吳淞江 的別稱。《國語·越語上》“三江環之” 三國 吳 韋昭 註:“三江: 吳江 、 錢唐江 、 浦陽江 。” 宋 毛滂 《過吳淞江》詩:“參軍身外祇圖書,獨與 吳江 分不疎。” 清 黃燮清 《吳江嫗》詩:“征帆自北來,晚泊 吳江 湄。”

(2).縣名。屬 江蘇省 。 柳亞子 《迭韻寄呈毛主席》:“倘遣名園長屬我,躬耕原不戀 吳江 。”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蜀道

蜀 中的道路。亦泛指 蜀 地。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 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唐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早梅悲 蜀 道,高樹隔 昭 丘。”《隸續·漢建平郫縣碑》 宋 洪适 釋:“右《建平郫縣碑》二十九字。 建平 者, 哀帝 之紀年,其五年已改為 元壽 矣……殆 蜀 道未知改元爾。”《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修 謂 松 曰:‘ 蜀 道崎嶇,遠來勞苦。’” 陳毅 《詠三峽》:“ 蜀 道真如天, 江 行萬山間。”

清議

公正的議論

其犯鄉論清議、贓污淫盜,一皆蕩滌。——《南史·宋武帝紀》

直筆

照直客觀記錄書寫

史書應該是直筆的

詩詞推薦

送聞人夷庚太博原文_送聞人夷庚太博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