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之山,延緣徐步忘其高

乾隆登碧雲寺金剛床塔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登碧雲寺金剛床塔》

全文:
百丈之山,延緣徐步忘其高
十丈之塔,矗爾拔地直上乃訝高岧嶢。
何況窣堵迥據西山半,宜其下視無地上已乾青霄。
太行西來歷萬古,杯水滄溟金彈吐。
康回能使東南傾,女媧誰見西北補。
我聞佛諦要令萬緣忘,胡為梵志傳此金剛床。
高秋乘興一拾級,目窮千里心萬方。
今年登塔凡三度,六和報恩皆有賦。
江山信美慮程遙,詎可頻頻勞六御。
因之念寄吳越間,夏災數郡遭迍邅。
何能五風十雨斗米才三錢,恧哉吾治遜彼唐貞觀。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延緣

(1).緩慢移行。《莊子·漁父》:“﹝客﹞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 清 陶澂 《蠻觸行》:“秋林濕盡土花碧,蝸牛延緣不踰尺。”

(2).與他物相連屬。 宋 范成大 《桂海岩洞志》:“ 桂 之千峰皆旁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筍瑤篸,森列無際。”

徐步

以緩慢的步伐

徐步走向前

忘其

同“ 亡2其 ”。同“ 妄2其 ”。選擇連詞。猶抑。《戰國策·趙策二》:“不識三國之憎 秦 而愛 懷 邪,忘其憎 懷 而愛 秦 邪?” 褚祖耿 集注引 王引之 曰:“忘與亡同。亡其,轉語詞也。”

乾隆名句,登碧雲寺金剛床塔名句

詩詞推薦

  • 龍興觀

    沈遼宋代〕山林搖落江水寒,松下古觀生秋蘭。白日無人午夜靜,玉皇殿上朝仙官,但聞金環玉佩鳴珊珊。 * 女子不下壇,
  • 箕山四首·其一

    乾隆清代〕蘭衢翹首望雲椒,小隱興予論古遙。一任棄瓢還洗耳,巍巍蕩蕩總歸堯。
  • 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

    蘇軾宋代〕我在東坡下,躬耕三畝園。君為尚書郎,坐擁百吏繁。鳴蛙與鼓吹,等是俗物喧。永謝十年舊,老死三家村。惟君
  • 李孫宸明代〕春風楊柳變江湄,織雨籠煙不自持。莫漫風流比張緒,年來扳折不成絲。
  • 盛氏銜翠軒

    葉三錫宋代〕平生丘壑心,漫浪不羈束。青山亦解意,四時共追逐。朝翠空濛時,北窗夢清熟。晝寂庭戶涼,坐課黃卷讀。此心
  • 相和歌辭。棹歌行

    徐堅唐代〕棹女飾銀鉤,新妝下翠樓。霜絲青桂楫,蘭栧紫霞舟。水落金陵曙,風起洞庭秋。扣船過曲浦,飛帆越回流。影入
  • 題僧法芝鍾山詩後

    晁補之宋代〕明珠出袖四百非,座有煙霞草木香。斷取鍾山擎石掌,那知不下淨名床。
  • 郡齋多疾

    宋庠宋代〕歌召非周陝,褎黃謝漢台。名將恩共忝,衰與疾俱來。素髮慚犀導,朱顏藉玉杯。勳勞真索莫,出處尚徘徊。且脫
  • 送獨孤曵還京

    戴叔倫唐代〕舉家相逐還鄉去,不向秋風怨別時。湖水兩重山萬里,定知行盡到京師。
  • 晚眺二首

    林季仲宋代〕病與老相守,慵思靜自便。故園三徑菊,歸路一蓑煙。高下雲連谷,縱橫水護田。淒涼千古事,簇簇夕檐前。
    百丈之山,延緣徐步忘其高 詩詞名句
百丈之山,延緣徐步忘其高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