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怵惕志不寧,經事多因畏事早

乾隆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

全文:
今歲雨暘實應時,二麥飽收大田好。
因之益切保好心,先期每為廑懷抱。
中伏正行大雨際,三白偏值七月巧。
以此怵惕志不寧,經事多因畏事早
月之三日過午雨,其夜細零忽達曉。
問安便以憩書屋,雲聚又復棼絲浩。
情知尚不至為沴,所望速晴免致潦。
傍晚幸轉西北風,吹雲願露斜陽皓。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怵惕

恐懼警惕

怵惕不寧

不寧

不安定;不安寧。《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竟不寧,土地分裂。” 明 方孝孺 《茹荼齋記》:“是以自忽忽而不寧,食入口而不知其甘。” 戴望舒 《靜夜》詩:“你哭泣嚶嚶地不停,我心頭反覆地不寧。”

經事

(1).經典規定的常道。《史記·太史公自序》:“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 漢 徐幹 《中論·智行》:“禳禍於忽杪,求福於未萌,見變事則達其機,得經事則循其常。”

(2).治理世務。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八觀》:“智慧型經事,未必及道。”《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3).頂事;耐用。《宦海》第十七回:“況且那外堂工夫又是些傷筋動骨的勾當,有幾個不經事的,不上半個月,就得吐血咳嗽的病,並且死了好幾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這對於她,已是第三隻手錶,真經事,足足帶了七個月,尚未被她弄壞。”

畏事

(1).膽小怕事。《漢書·楊敞傳》:“ 燕蒼 知 上官桀 等反謀,以告 敞 ; 敞 素謹畏事,不敢言,乃移病臥。” 宋 蘇軾 《因擒獲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夫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紅樓夢》第七五回:“ 尤氏 只含糊答應, 探春 知他畏事不肯多言。”

(2).謂誠敬處事。《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仁智明達,多權略,樂施愛人,在家重慎畏事,勤於稼穡。”《東觀漢記·竇融傳》:“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修道。”

乾隆名句,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名句

詩詞推薦

  • 閱稼

    乾隆清代〕十日未出行,禾黍如助長。揠苗鄙宋人,天恩真浩蕩。高下綠芃雲,改觀頓殊曩。帶露潤瀼瀼,承曦明晃晃。時復
  • 洞仙歌

    謝懋宋代〕愁邊雨細。漠漠天如醉。搖揚遊絲晚風外。釀輕寒、和暝色,花柳難勝,春自老,誰管啼紅斂翠。關情潛入夜,斜
  • 安瀾園十詠·其六·染霞樓

    乾隆清代〕樓臨波影霞斯幻,楹寫雲光霞乃真。幻幻真真都置卻,設為甘雪恰宜春。
  • 岳忠弄祠三首

    袁甫宋代〕當年老檜肆欺謾,忠武哀哉抱寸丹。賴有皇天為吐氣,豈無青名更診治奸。字留陳跡何年泯,煙鎖空山盡日間。世
  • 高風台歌

    項安世宋代〕台之高不知其幾仞兮,但見燕雀仰視如冥鴻。風之來不知其幾里兮,但見南海北海聲逢逢。我時醉臥洞庭之北巴山
  • 雩詠亭續蘭亭會補府主簿後綿詩

    徐昭文元代〕柔風扇和,百卉具芳。攜我良儔,憩於崇岡。怡情詠歌,激水泛觴。俯仰宇內,聊以徜徉。
  • 車螯

    王安石宋代〕海於天地間,萬物無不容。車螯亦其一,埋沒沙水中。獨取常苦易,衛生乏明聰。機緘誰使然,含蓄略相同。坐欲
  • 題畫·其四

    吳鐄明代〕花老已辭春,林陰似交夏。掃石坐看雲,鷗來伴清暇。
  • 戲擬春思四首·其四

    乾隆清代〕御柳宮花咽語禽,等閒春色不關心。辛勤東作期方始,未得從容杖策尋。
  • 已亥雜詩 202

    龔自珍清代〕料理空山頗費才,文心兼似畫家來。矮茶密緻高松獨,記取先生親手栽。
以此怵惕志不寧,經事多因畏事早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