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今歲雨暘實應時,二麥飽收大田好。

因之益切保好心,先期每為廑懷抱。

中伏正行大雨際,三白偏值七月巧。

以此怵惕志不寧,經事多因畏事早。

月之三日過午雨,其夜細零忽達曉。

問安便以憩書屋,雲聚又復棼絲浩。

情知尚不至為沴,所望速晴免致潦。

傍晚幸轉西北風,吹雲願露斜陽皓。

詩詞問答

問:《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

2. 七月初四日

參考注釋

今歲

指今年

今歲是個豐收年

雨暘

語本《書·洪範》:“曰雨,曰暘。”謂雨天和晴天。《魏書·天象志三》:“皆雨暘失節,萬物不成候也。” 宋 陸游 《乞祠祿札子》:“今春以來,雨暘尤為調適,二麥繼熟,民間亦以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趙翼 《出郭》詩:“自慚游惰無營業,高柳陰中話雨暘。”

應時

(1) 合於時令的

應時小菜

(2) 立時;立刻;馬上

車子一歪,應時他就摔了下來

二麥

大麥、小麥。《宋書·武帝紀》:“今二麥未晚,甘澤頻降,可下東境郡,勤課墾殖。”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三:“二麥俱秋斗百錢,田家喚作小豐年。” 清 鈕琇 《觚賸·廣東月令》:“﹝正月,﹞二麥黃。”

大田

(1) 面積很大種有作物的田地

大田還沒有開鐮,人們都呆在家裡打雜

(2) 指良田

好心

好意,有意顯示友好的、討人喜歡的或富有同情心的

先期

(1) 在預定的某個日期以前

代表團的部分團員已先期到達

(2) 在事情發生或進行之前;規定的日數

懷抱

胸懷

多年來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懷抱中

中伏

(1)

(2) 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

(3) 通常也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正行

(1).正直的行為。《晏子春秋·問下二一》:“苟持民矣,安有遺道?苟遺民矣,安有正行?”《淮南子·繆稱訓》:“身有醜夢,不勝正行;國有妖祥,不勝善政。” 宋 曾鞏 《庫部員外郎知臨江軍范君墓志銘》:“四方之往來者,或出語訕君,君不為之動也,其正行直道如此。”

(2).謂依軌道順行。《漢書·天文志》:“夫歷者,正行也。古人有言曰: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

(3).端正其行為。《尚書大傳》卷一下:“無過者,得復其圭以歸其國。其餘有過者,留其圭;能正行者,復還其圭。” 漢 劉向 《說苑·立節》:“吾聞古之士,怒則思理,危不忘義,必將正行以求之耳。” 三國 魏 鍾會 《母夫人張氏傳》:“夫人少喪父母,充成矦家,修身正行,非禮不動,為上下所稱述。”

(4).佛教語。謂清淨之正道。對邪行、雜行而言。《百喻經·乘船失釪喻》:“亦如外道,不修正行。”

大雨

(1).降雨量較大的雨。亦指下大雨。《春秋·隱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史記·陳涉世家》:“會天大雨,道不通。”

(2).現我國氣象觀測規定,一小時內的雨量在8.0毫米以上的雨,或二十四小時內的雨量為25.0--49.9毫米的雨為大雨。

三白

(1).三度下雪。《全唐詩》卷八八載《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宋 蘇軾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高歌對三白,遲暮慰 安仁 。” 金 元好問 《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 河南 冬來已三白,土膏墳起如蜂房。” 明 唐寅 《擬瑞雪降群臣賀表》:“祥徵三白,允昭聖德之符。”

(2).指鹽、蘿蔔、飯。三者皆白色,故謂。《續談助》卷五引 唐 楊華 《膳夫經手錄》:“蘿蔔,貧寠之家,與鹽、飯皆行,號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六:“ 東坡 嘗與 劉貢父 言:‘某與舍弟習制科時,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間有八珍也。’ 貢父 問三白。答曰:‘一撮鹽,一楪蘿蔔,一盌飯,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吳興 造者,勝於 金昌 。”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品酒》:“其中矯矯獨出者,則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黃極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參見“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種。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黃沙瓤、紅沙瓤各種。”

(5).同“ 三白法 ”。《高僧傳·遺身·元慧》:“何謂三白?通曰:事理二種,一白飯、白水、白鹽事也;二身不遍觸、口誦真經、意不妄緣,此三明白非黑業也。”

七月

《詩·豳風》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農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全詩八章八十八句,為《國風》中第一長篇。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無衣無褐,必盈《七月》之嘆。” 宋 梅堯臣 《依韻吳沖卿秋蟲》:“今者《秋蟲》篇,不異《七月》章。”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詩序》:“蓋,《詩》有詠古而意在傷時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類是也。”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怵惕

恐懼警惕

怵惕不寧

不寧

不安定;不安寧。《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竟不寧,土地分裂。” 明 方孝孺 《茹荼齋記》:“是以自忽忽而不寧,食入口而不知其甘。” 戴望舒 《靜夜》詩:“你哭泣嚶嚶地不停,我心頭反覆地不寧。”

經事

(1).經典規定的常道。《史記·太史公自序》:“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 漢 徐幹 《中論·智行》:“禳禍於忽杪,求福於未萌,見變事則達其機,得經事則循其常。”

(2).治理世務。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八觀》:“智慧型經事,未必及道。”《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3).頂事;耐用。《宦海》第十七回:“況且那外堂工夫又是些傷筋動骨的勾當,有幾個不經事的,不上半個月,就得吐血咳嗽的病,並且死了好幾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這對於她,已是第三隻手錶,真經事,足足帶了七個月,尚未被她弄壞。”

畏事

(1).膽小怕事。《漢書·楊敞傳》:“ 燕蒼 知 上官桀 等反謀,以告 敞 ; 敞 素謹畏事,不敢言,乃移病臥。” 宋 蘇軾 《因擒獲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夫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紅樓夢》第七五回:“ 尤氏 只含糊答應, 探春 知他畏事不肯多言。”

(2).謂誠敬處事。《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仁智明達,多權略,樂施愛人,在家重慎畏事,勤於稼穡。”《東觀漢記·竇融傳》:“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修道。”

三日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龍旂。”

過午

中午以後

現在是休息時間,你過午再來看看

安便

安適。 唐 白居易 《新秋喜涼》詩:“老夫納秋候,心體殊安便。”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上將登封 泰山 。 益州 進白騾至,潔朗豐潤,權奇偉異。上遂親乘之,柔習安便,不知登降之倦。” 宋 蘇軾 《游徑山》詩:“近來愈覺世議隘,每到寬處差安便。”

書屋

供讀書的房子

雲聚

猶雲集。 南朝 齊高帝 《塞客吟》:“胡埃兮雲聚, 楚 旆兮星懸。” 南朝 陳 徐陵 《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 郢中 上客,雲聚 魏 都, 鄴下 名卿,風馳 江 浦。” 唐 李嶠 《宣州大雲寺碑》:“協氣煙曼,休徵雲聚。”

又復

又,再

又復沿河施放雙響。——《廣東軍務記》

棼絲

亂絲。語本《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立之朝廷,則亂劇於棼絲,引用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 宋 陸游 《寓嘆》詩:“俗心浪自作棼絲,世事元知似弈棋。” 何其芳 《憶昔》詩:“善治棼絲除謬論,宛如今日著新篇。”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駱賓王 《 * 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 盧 家字 莫愁 。”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詞:“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乾不自由。”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見有個通房後廁所的小門,情知是從這小門裡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傾杯樂》詞:“情知道,世人難使皓月長圜,彩雲鎮聚。”

至為

最好的行為。《莊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為去為。”《呂氏春秋·精諭》:“至言去言,至為無為。”

所望

期望。《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權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軍數萬,與 先主 併力與 曹公 戰於 赤壁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王沐 ﹞僦舍經三十日,始得一見 涯 於門屏,所望不過一簿尉耳。”

傍晚

靠近晚上的時候。亦稱“黃昏”

西北風

從西北吹來的風

吹雲

(1).吹起雲氣。 漢 焦贛 《易林·復之恆》:“雨師駕駟,風伯吹雲; 秦 楚 爭強,施不得行。” 三國 魏 曹植 《吹雲贊》:“天地變化,是生神物,吹雲吐潤,浮氣蓊鬱。” 唐 劉禹錫 《邊風行》:“襲月寒暈起,吹雲陰陣成。”

(2).鼓之別名。 唐 馮贄 《南部煙花記·樂器名》:“鼓,一名吹雲。”

(3).國畫中畫雲技法之一。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古人畫雲,未為臻妙,若能沾溼綃素,點綴輕粉,縱口吹之,謂之吹雲。”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詩詞推薦

  •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

    張謂唐代〕旌節臨溪口,寒郊斗覺暄。紅亭移酒席,畫鷁逗江村。雲帶歌聲颺,風飄舞袖翻。花間催秉燭,川上欲黃昏。
  • 道旁騎

    楊維楨元代〕春風扇官道,官柳黃金條。道旁百金騎,俠氣爭春驍。竹間小桃花,嫣如董嬌嬈。下馬隔花語,疑是花中妖。
  • 集張照春聯字為春朝吉語得詩十七首·其十

    乾隆清代〕為圖煥龍馬,齊七合璣璇。甘玉時風雨,遙看珠璧連。
  • 題思永齋

    乾隆清代〕慎厥身修謨訓文,人皆當勉重為君。樞機言行榮辱主,敬怠毫釐治亂分。九族敘敦親始近,庶明勵翼哲來群。題檐
  • 對月贈答二首

    趙蕃宋代〕閨中月是天涯月,照妾遙知亦照君。月解令人千里共,人能似月兩頭分。
    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原文_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的賞析_古詩文
  • 詠荊軻

    柳宗元唐代〕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朔風
  • 李嶠唐代〕妙伎游金谷,佳人滿石城。霞衣席上轉,花岫雪前朝。儀鳳諧清曲,回鸞應雅聲。非君一願重,誰賞素腰輕。第六
    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原文_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江南

    佚名宋代〕秋夜永,月影上闌乾。客枕夢回燕塞冷,角聲吹徹五更寒。無語翠眉攢。天漸晚,把酒淚先彈。塞北江南千萬里,
  • 雨中留別

    耿湋唐代〕東西無定客,風雨未休時。憫默此中別,飄零何處期。青山違舊隱,白髮入新詩。歲歲迷津路,生涯漸可悲。
  • 閒居即事

    王炎宋代〕壯年多旅寓,晚歲遽鯝居。傷往遂成賦,解嘲休著書。經營惟種蒔,來往但樵漁。百念今灰冷,雖貧自晏如。
  • 壽春進祝聖七首大興三教

    貫休唐代〕曈曈懸佛日,天俁動雲韶。縫掖諸生集,麟洲羽客朝。非煙生玉砌,御柳吐金條。擊壤翁知否,吾皇即帝堯。
  • 記夢

    洪朋宋代〕蚊腳為梯登梵宮,含暉發燄寶樹同。微塵菩薩演妙法,一一俱見摩尼中。
  • 祀馬將軍竹枝辭

    馬之純宋代〕幾年精爽尚依依,水旱只須來禱祠。勸汝鄉人宜善事,祀時同唱竹枝辭。
    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原文_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即事

    張紹文宋代〕地迥秋聲遠,山空野興多。宦遊聊爾耳,疏嬾奈吾何。搖落驚黃葉,推敲步綠莎。新涼大自在,對酒且高歌。
  • 次趙次張見遺之什韻

    張元乾宋代〕海邊遊子日思歸,新句勞君更置規。莫問人間多貝錦,正如天上有參旗。寄書只欲憑黃耳,去路誰能畏赤眉。定與
    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原文_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長沙道中

    江源明代〕迢遞長沙路,稀疏粵海緘。晚雲屯嶽麓,春雨暗湘潭。風俗逢人問,方言到處諳。莫因鄉土念,流淚濕征衫。
  • 賦得稼穡惟寶(得夫字八韻題試江南士子)

    乾隆清代〕稼穡資生貴,如斯寶更無。賦成範文正,雅述芮良夫。茀草興后稷,耕山肇有虞。此誠天下本,亦實萬民須。播植
  • 渚營

    乾隆清代〕八十里遙溯運川,渚營到以午時前。已乘巽二催漕籟,更值裴家下水船。足艤宿舟斯合矣,卻張居室謂多焉。偶閒
  • 題石橋

    趙企宋代〕紺宇凌雲接太和,縈迴委曲過山阿。靈峰散彩祥光滿,實盞浮花景象多。瀑布迅從雙澗落,禪徒爭向一梁過。何當
  • 過清河橋即事雜詠疊去歲韻三首·其二

    乾隆清代〕收定麥麰墉似壘,長看禾黍尺贏長。敢雲今歲勝去歲,益勵戒盈慎不遑。
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原文_討源書屋對雨(七月初四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