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余忠宣公文集原文
中原日落秋塵黃,西望烽火連荊襄。
雄藩宿將盡驚遁,書生復見張睢陽。
孤軍堅壁大江上,誓欲保障東南疆。
羽書四入丞相府,援兵不出吁可傷。
神州陸沈大勢去,夫誰擊楫江中央。
七年大小數百戰,士卒感發疲復張。
食殫力竭城遂陷,麾下禆將無生降。
嗟公竟作厲鬼死,全家義徇為國殤。
至今遺文落人世,直與日月爭輝光。
伊余再拜獲披誦,徒抆血淚沾衣裳。
九原精爽應可作,願歌大招薦椒漿。
詩詞問答
問:讀余忠宣公文集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讀余忠宣公文集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二部
參考注釋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日落
太陽西沉
烽火
(1)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 比喻戰火或戰爭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雄藩
地位重要、實力雄厚的藩鎮。《舊唐書·嚴綬傳》:“前後統臨三鎮,皆號雄藩。”
宿將
久經戰陣的將領
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史記·魏公子列傳》
驚遁
驚逃。 唐 韓愈 《送僧澄觀》詩:“影沉潭底龍驚遁,當晝無雲跨虛碧。” 元 無名氏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後集·成都長蛇》:“本府差甲士二千五百餘人收捕,蛇用尾掉卷軍士,溺死者五百餘人,餘皆驚遁。”
書生
(1) 讀書人
白面書生
(2) 指抄寫的人
孤軍
單獨的沒有援兵的軍隊
孤軍深入
孤軍奮戰
堅壁
把物資轉移走或埋藏起來,使不落到敵人的手裡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保障
(1) 保護(權利、生命、財產等),使不受侵害
保障國家安全
為國重鎮,不能保障江淮。——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確保;保證做到
保障供給
保障人民 *
(3) 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羽書
古代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
相府
(1). 漢 代丞相治事的官邸。《史記·張丞相列傳》:“ 蒼 又善用算律歷,故令 蒼 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 唐 杜甫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墓》詩:“貪趨相府今晨發,恐失佳期後命催。”《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中書是宰相視事之堂,相府是陛下優賢之地。”
(2).借指相國。 唐 包佶 《元日觀百僚朝會》詩:“萬國賀 唐堯 ,清晨會百僚。花冠 蕭相府 ,繡服 霍嫖姚 。”
援兵
增援的部隊
可傷
可悲;可憐。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周紀·襄王》:“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可傷!),亦叔父之所惡也。”《水滸後傳》第一回:“可傷 宋公明 被奸臣藥死,我念平日情分,到山寨祭奠。”
神州
(1) 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 * 《送瘟神》
陸沈
見“ 陸沉 ”。
大勢
事物發展演化的基本形勢
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 長江也。——《資治通鑑》
擊楫
亦作“ 擊檝 ”。指 晉 祖逖 統兵北伐,渡 江 中流,拍擊船槳,立誓收復中原的故事。後亦用為頌揚收復失地統一國家的壯志之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詞:“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 念時空擊檝, 仲宣 多難但登樓。” 清 顧炎武 《京口即事》詩之一:“ 祖生 多意氣,擊楫飛中流。” 清 徐釚 《晚發京口》詩:“已從擊楫悲荒壘,更想沉舟聽鼓鼙。”參見“ 擊楫中流 ”。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範圍內適中的統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離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獄中雜記》
圓柱矗立在市廣場中央
(2) 指國家或黨派政治權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與小,大或小
國家不論大小,應該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長幼
說話沒個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體的大小
計量箱子的大小
百戰
多次作戰。《吳子·料敵》:“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怠。”《晉書·索綝傳》:“大小百戰, 綝 手擒賊帥 李羌 。”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六九:“幾拋雲髻恨金墉,淚洗花顏百戰中。” 宋 王安石 《烏江亭》詩:“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超勇親王》:“王陣擒賊首二,皆百戰渠魁,賊帥 小策零 墮騎,裸身跨白駝遁。”
士卒
舊稱士兵
身先士卒
感發
(1) 感動啟發
讀他的詩令人感發興起
(2) 情感於中而發之於外
她聽了,一時羞惡之心感發
殫力
竭盡全力。 明 張居正 《答河漕王敬所書》:“ 淮揚 水患之旨,蓋欲激發 吳公 ,使之殫力以從事也。” 明 袁宏道 《荊州修復北城碑記》:“是役也,檄修則某,監修則某,督修則某,皆殫力此城,例得並載。”
麾下
即部下
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八百餘人。——《史記·項羽本紀》
急呼麾下驅出斬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敬辭,稱將帥
願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三國志·吳志·張紘傳》
將無
莫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太保居在 正始 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頃一夕,忽夢以罪貶海上,何耶?將無是乎?”
生降
投降。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李陵 既生降,隤其家聲。” 清 顧炎武 《塞下曲》之二:“一從都尉生降去,夜夜魂隨塞雁蘆。” 清 惲敬 《西楚都彭城論》:“若其以百戰之燼,生降之虜,寄仇讎之號令,驅鄉黨之儔匹,一有擾動, 西楚 廢其主,刈其民,若燎毛射縞耳。”
厲鬼
惡鬼;鬼怪
只教厲鬼殺權奸
全家
整個家庭;全家人。《三國演義》第八三回:“ 闞德潤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魯迅 《且介亭雜文·看圖識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狀態,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層屋,裝了全家,既不闊綽,也非精窮的。”
國殤
死於國事,為國犧牲的人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南朝宋· 鮑昭《代出自薊北門行》詩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遺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詩文。《史記·太史公自序》:“獵儒 墨 之遺文,明禮義之統紀,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晉 葛洪 《抱朴子·尚博》:“雖有益世之書,猶謂之不及前代之遺文也。” 唐 元結 《<篋中集>序》:“已長逝者遺文散失,方祖師者不見近作。” 宋 蘇軾 《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沒追和其韻》:“遺文付來哲,後事待諸友。” 魯迅 《南腔北調集·<兩地書>序言》:“﹝ 韋素園 ﹞病歿於 北平 同仁醫院了,大家想蒐集他的遺文,為他出一本紀念冊。”
(2).散逸的詩文。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文宗 時, 鄭覃 侍講禁中,以經籍道喪,屢以為言。詔令祕閣,搜訪遺文。”
(3).前代留下的法令條文、禮樂制度。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至於舉賢良,崇孝弟,明考課,雖宇內初輯,然庶政大體,彌綸備具,遺文故事,施於後世,皆可為法。” 宋 蔡襄 《明禮》:“冠婚喪葬,禮之大者,冠禮今不復議,婚禮無復有古之遺文。”
人世
整個人類社會;人類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輝光
(1) 輝光放電管中,由於電極間產生稀薄氣體放電現象而在陰極附近產生的光
(2) 光輝華采
伊余
自指,我。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伊余小子,恃寵驕盈。” 五代 貫休 《古離別》詩:“只恐 長江 水,儘是兒女淚。伊余非此輩,送人空把臂。” 明 劉基 《北上感懷》詩:“伊余朽鈍材,嬾拙更無比。”
再拜
(1) 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先後拜兩次,表示鄭重奉上的意思
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輸》
再拜大將軍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公子再拜。——《史記·魏公子列傳》
(2) 趙王再拜曰。
披誦
展卷誦讀。 明 李東陽 《與蔣宗誼書》:“前後兩辱手書,三復披誦。”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十一》:“相與披誦,極口讚賞。”
抆血
擦拭血淚。表示極其哀痛。常用於舊時訃文中。列名的親屬有抆血、拭淚之別,以示親疏。抆血較拭淚為重。《文選·江淹<別賦>》:“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 李善 注引《廣雅》:“抆,拭也。”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為亡考修明真齋詞》:“刳心抆血,拜手祈天。”《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元年》:“士民嘗膽抆血,共守孤城。”
衣裳
衣服的通稱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賣炭翁》
與衣裳。——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淚滿衣裳。——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九原
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精爽
(1).精神。《左傳·昭公七年》:“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三國志·魏志·蔣濟傳》:“歡娛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弊。” 宋 洪邁 《夷堅乙志·承天寺》:“自爾以來,精爽常鬱鬱。”
(2).魂魄。 晉 潘岳 《寡婦賦》:“睎形影於几筵兮,馳精爽於丘墓。” 唐 李群玉 《題二妃廟》詩:“不知精爽歸何處,疑是行雲秋色中。” 清 王式丹 《於忠肅公墓》詩:“相望 鄂王 精爽在,靈旗蕭颯暮山空。”
(3).猶言神清氣爽。《醒世姻緣傳》第二回:“你家大爺昨日甚是精爽,怎么就會這等病?”《紅樓夢》第七五回:“ 李紈 近日也覺精爽了些,擁衾倚枕,坐在床上。”
可作
再生;復生。《國語·晉語八》:“ 趙文子 與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韋昭 註:“作,起也。”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噫! 元 人可作,當必貰予。”
大招
(1).古樂名。即《大韶》。 漢 蔡邕 《獨斷·五帝三代樂之別名》:“ 舜 曰《大韶》,一曰《大招》。”
(2).《楚辭》篇名。相傳為 屈原 所作。或雲 景差 作。 王夫之 解題云:“此篇亦招魂之辭。略言魂而繫之以大,蓋亦因 宋玉 之作而廣之。”後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辭。 清 錢謙益 《<陳喬生詩集>序》:“ 喬生 為我寫一通焚之 文忠 墓前,以當‘大招’。” 清 蔣士銓 《一片石·祭碑》:“兒孫拜墓攜村酒,旌節臨江賦‘大招’。”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詞:“一掬‘大招’淚,灑向暮雲間。”
椒漿
以椒浸制的酒漿。古代多用以祭神。《楚辭·九歌·東皇太一》:“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漢書·禮樂志》:“勺椒漿,靈已醉。” 唐 王維 《椒園》詩:“椒漿奠瑤席,欲下 雲中君 。” 清 朱彝尊 《六聘山中吊晉處士霍原》詩:“祠墓久摧沒,末由酹椒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