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孚的《呂城與蘇庭藻飲》
全文:
俗物敗人意,子來真醒心。
陸沉何用嘆,白墮不妨深。
老去慚連璧,情親記斷金。
歸途更清絕,天迥月低林。
參考注釋
俗物
(1).對世俗庸人的鄙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嵇 、 阮 、 山 、 劉 在竹林酣飲, 王戎 後往。 步兵 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渙之》:“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沙汀 《困獸記》四:“便是現在,她也並不滿意他的,認為他只是一個穿著漂亮、毫無教養的俗物。”
(2).不高雅的物品。 宋 蘇軾 《與徐得之書》之八:“ 得之 晚得子,聞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為賀,所用石硯一枚送上,須是學書時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為婦之始,用這些俗物,非禮也。”
(3).通俗的東西。《紅樓夢》第五十回:“眾人都道:‘也要做些淺近的俗物才是。’ 湘雲 想了一想,笑道:‘我編了一支“點絳唇”,卻真是個俗物,你們猜猜。’”
人意
人的意願、情緒
不滿人意
子來
謂民心歸附,如子女趨事父母,不召自來,竭誠效忠。《詩·大雅·靈台》:“經始 靈臺 ,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朱熹 集傳:“ 文王 之臺,方其經度營表之際,而庶民已來作之,所以不終日而成也。雖 文王 心恐煩民,戒令勿亟,而民心樂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來也。”《宋書·武帝紀中》:“今 荊 雍 義徒,不召而集,子來之眾,其會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賜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來。” 清 黃本銓 《梟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銀二十萬為辦善後,士民皆踴躍,子來之力必有可觀。”
醒心
(1).神志清醒。 唐 韓偓 《天鑒》詩:“猛虎十年搖尾立,蒼鷹一旦醒心飛。” 元 張養浩 《贈劉仲憲》詩:“半生醉夢 鄭 衞 音,一旦醒心《韶》《濩》曲。”
(2).指使神志清醒。 宋 朱熹 《次劉秀野閒居十五詠·春谷》:“飲罷醒心何處所?遠山重疊翠成堆。”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且閲書醒心。”
(3).指清醒的認識。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總序》:“故夫暗者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夢境,皆明者之醒心。”
周孚名句,呂城與蘇庭藻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