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詢慣事游辭者,應作何為塞上行

乾隆出古北口得詩四首·其四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出古北口得詩四首·其四》

全文:
口北耕民來往熟,不譏更不必言征。
試詢慣事游辭者,應作何為塞上行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慣事

辦事老練。《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權忠 是慣事的人。”

游辭

虛浮不實的言辭。 漢 劉向 《說苑·正諫》:“夫 越 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辭偽詐而貪 齊 ,譬猶石田無所用之。”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刪其游辭,取其要實,或義在可疑,則數家兼列。”《舊唐書·姜皎傳》:“游辭枉陷,旋罹貶斥;嚴憲將及,殆見誅夷。” 清 王夫之 《讀通鑑論·漢武帝十三》:“取 安 之書而讀之,原本 老氏 之言,而雜之以辯士之游辭。”

亦作“ 游詞 ”。浮而不實的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中軍 嘗至 劉尹 所,清言良久, 殷 理小屈,游辭不已, 劉 亦不復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辭,穿鑿會巧,空騁其華,固為事實所擯,設得其理,亦為游辭所埋矣。”《北史·魏長賢傳》:“﹝ 魏彥 ﹞以《晉書》作者多家,體制繁雜,欲正其紕繆,刪其游辭,勒成一家之典。” 明 李贄 《復耿中丞書》:“屢欲附一書奉慰,第神緒忽忽,自心且不能平,而敢遽以世俗游詞奉勸於公也耶?”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上行

(1).上升。《易·謙》:“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漢 王褒 《九懷·通路》:“乘虬兮登陽,載象兮上行。” 宋 袁燮 《資政殿大學士贈少師樓公行狀》:“陛下*體天之下濟,羣臣以卑而上行,歡欣交通,而後天下可為也。”

(2).謂君上的行事。《史記·樂書》“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唐 張守節 正義:“上行謂之風,下習謂之俗。”《新唐書·陸贄傳》:“上行則下從之,上施則下報之,若景附形,若回響聲。”

(3).指上級的指示或命令。《宋史·賈昌朝傳》:“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將不專號令,故動則必敗。”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守御救援》:“今奉上行,小民不敢不遵。”

(4).官府文書由下級致上級稱上行。《清會典·禮部五·儀制清吏司》:“凡官文書,上行,下行,平行,各別其制。”

(5).從下游向上遊行駛。如:船舶之從 上海 駛往 武漢 者稱為上行船。

(6).我國鐵路部門規定,列車在幹線上朝著首都方向行駛,在支線上朝著連線幹線的車站行駛,皆謂之“上行”。上行列車編號用偶數,如:14次,82次,104次等。

尊位。《漢書·霍光傳》:“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祿言曲突者。”

(1).上市進貨。《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史弘肇 道:‘……那裡去偷隻狗子,把來打殺了,煮熟去賣,卻不須去上行。’”《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合哥 ,你只管躲懶,沒箇長進,今日也好去上行些箇‘山亭兒’來賣。”

(2).謂從業。行,指行業。《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九媽 要哄她上行,連聲招許多不是, 美娘 只不開口。”按,此指妓*院接客。

乾隆名句,出古北口得詩四首·其四名句

詩詞推薦

試詢慣事游辭者,應作何為塞上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