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止得中,執中不易,更向中中認細微

李道純沁園春 勉中庵執中妙用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道純的《沁園春 勉中庵執中妙用》

全文:
中是儒宗,中為道本,中是禪機。
這三教家風,中為捷徑,五常百行,中立根基。
動止得中,執中不易,更向中中認細微
其中趣,向詞中剖得,慎勿狐疑。
箇中造化還知。
卻不在、當中及四維。
這日用平常,由中運用,興居服食,中里施為。
透得此中,分明中體,中字元來物莫違。
全中了,把中業劈破,方是男兒。

李道純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道純動止得中,執中不易,更向中中認細微書法作品欣賞
動止得中,執中不易,更向中中認細微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動止

(1).動作與靜止。《莊子·天地》:“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荀子·修身》:“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

(2).行動;舉止。《後漢書·張湛傳》:“﹝ 張湛 ﹞矜嚴好禮,動止有則。”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楔子:“至望京店染起疾病,不能動止。”《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小人有這個新人在旁,動止不得。” 清 侯方域 《曹秀才墓志銘》:“孺人勤敏,有識量,動止尤嫻禮法。”

(3).起居作息。謂日常生活。多用作書信中的問候語。《隋書·經籍志二》:“起居注者,録記人君言行動止之事。”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比來不審尊體動止何似?” 宋 王安石 《與王禹玉書》之三:“秋冷,伏維動止萬福。” 明 歸有光 《與沉雲泉秀才書》:“ 朱秀才 來,具知動止為慰。”

(4).古代監獄的別名。《太平御覽》卷六*四三引 晉 張華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動止, 周 曰稽留,三代之異名也。又狴犴者,亦獄別名。”

得中

(1) 科舉時代指考試被錄取

到了第三天,凡是得中的人,都得到主考官家裡拜老師。——《相聲傳統作品選·連升三*級》

(2) 買獎券中獎

得中頭獎

執中

公平適中,不偏不倚

執中之說

不易

(1).艱難,不容易。《詩·大雅·文王》:“宜鑒於 殷 ,駿命不易。” 朱熹 集傳:“不易,言其難也。”《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 毛澤*東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二》:“對於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詞,作了一些註解。”

(2).不改變;不更換。《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註:“不為世俗所移易。”《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顏師古 註:“言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記張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覺有垢穢氣。”

中中

(1).指古代田地或賦稅等級的第五等。《書·禹貢》:“﹝ 冀州 ﹞厥田惟中中。” 孔 傳:“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為第五。”《書·禹貢》:“﹝ 徐州 ﹞厥賦中中。” 孔 傳:“賦第五。”

(2).中等;一般。 宋 何薳 《墨經·松》:“礦而挺直者曰籤松,品惟中中。”《平山冷燕》第五回:“領出一個女子來,年紀只好十五六歲,人物也還中中。”

(3).不偏不倚貌。 宋 蘇轍 《書<楞嚴經>後》:“每趺坐燕安,覺外塵引起六根,根若隨去,即墮生死道中。根若不隨,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槃真際。”

細微

(1) 十分精確的,精密計量的,敏銳分析的

我搞不清這些細微的區別

(2) 細小隱微;卑賤

李道純名句,沁園春 勉中庵執中妙用名句

詩詞推薦

動止得中,執中不易,更向中中認細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