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擊檝誓中流,英風凜凜氣橫秋

楊冠卿秦侯不調累年識者嘆息茲以規恢秘略親簡上知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冠卿的《秦侯不調累年識者嘆息茲以規恢秘略親簡上知》

全文:
天驕飽肉氣勇決,憶昨彎弧射漢月。
玉關保障烽燧驚,豺狼塞路人蹤絕。
將軍方著從事衫,指揮義士征河南。
設奇間道依嵩谷,百戰崎嶇不解驂。
攻城陷陣收殊績,捷書夜到甘泉北。
天子興嗟恨見晚,俾將樓船護江國。
將軍擊檝誓中流,英風凜凜氣橫秋
胡為拘縶不得逞,歸戴南冠效楚囚。
一朝奮激肝膽露,刺刺羞聞婢子語。
袖攜文字幾千言,徑趍閶闔排雲去。
帝敕天丁下取將,玉音誦之聲琅琅。
侍臣卻立屏東箱,奇謀創見驚未嘗。
明日北門天子詔,似怪十年猶不調。
盡還故秩問所從,豪傑中原資號召。
我今塵敝黑貂裘,藥裹關心萬事休。
挑燈看劍夜無寐,耿耿猶懷嫠婦憂。
相期談笑青油幕,關河去展規恢略。
燕然碣石與天齊,為君重勒千丈碑。

楊冠卿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將軍

(1)

(2)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3) 將西洋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4) 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

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擊檝

見“ 擊楫 ”。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英風

(1).奇偉傑出的氣概;英武的氣概。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七:“英風截雲霓,超世發奇聲。” 唐 裴次元 《賦得亞父碎玉斗》:“獨有青史中,英風冠千載。”《再生緣》第二回:“英風凜凜真非俗,壯志堂堂果不凡。” 陳毅 《哭彭雪松同志》詩:“雄氣壓 隴 海,英風斷 淮河 。”

(2).美好的聲望;崇高的威望。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張英風於海甸,馳妙譽於 浙 右。”《魏書·宗欽傳》:“令問宣流,英風遠布。”《三國演義》第七六回:“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

(3).高尚的風格和氣節。 南朝 梁 沉約 《薦沉驎士義行表》:“ 吳興 沉驎士 ,英風夙挺,峻節早樹。” 宋 秦觀 《開府李公挽章》:“英風知不墜,芝玉茂庭除。” 清 杜濬 《金山》詩:“獨拜 蘄王 廟,英風爽客襟。”

凜凜

(1) 寒冷

水氣凜凜

(2) 嚴整而令人敬重、害怕的樣子

凜凜如生

橫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唐 李白 《悲清秋賦》:“水流寒以歸海,雲橫秋而蔽天。” 宋 范仲淹 《和運使舍人觀潮》之一:“長風方破浪,一氣自橫秋。”

(2).形容人的氣勢之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短衫壓手氣橫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明 屠隆 《曇花記·嚴公冤對》:“英雄蓋世氣橫秋,一旦淹淹作 楚 囚。”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六篇:“他( 曾補人 )的年紀其實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氣之橫秋也,實足以上鹹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來曼梭 ,自比吾家 國藩 ,或許還是他的客氣吧?”

(3).形容老氣。 朱自清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氣,臉上滿布著橫秋的老氣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敘別》:“臉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橫秋。” 明 葉小鸞 《艷體連珠·目》:“蓋聞朱顏既醉,最憐炯炯橫秋。”

楊冠卿名句,秦侯不調累年識者嘆息茲以規恢秘略親簡上知名句

詩詞推薦

將軍擊檝誓中流,英風凜凜氣橫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