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

齊己贈念《法華經》僧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齊己的《贈念《法華經》僧》

全文:
念念念兮入惡易,念念念兮入善難。
念經念佛能一般,愛河竭處生波瀾。
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晝不出夜不睡。
心心緣經口緣字,一室寥寥燈照地。
沉檀捲軸寶函盛,薝蔔香熏水精記。
空山木落古寺閒,松枝鶴眠霜霰乾。
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捶打紅琅玕。
但恐蓮花七朵一時折,朵朵似君心地白。
又恐天風吹天花,繽紛如雨飄袈裟。
況聞此經甚微妙,百千諸佛真秘要。
靈山說後始傳來,聞者雖多持者少。
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
舜弦和雅薰風吹,文王武王弦更悲。
如此爭不遣碧空中有龍來聽,有鬼來聽。
亦使人間聞者敬,見者敬。
自然心虛空,性清淨。
此經真體即毗盧,此雲種種光,雪嶺白牛君識無。

齊己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齊己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書法作品欣賞
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陀羅尼

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總持”。謂持善法而不散,伏惡法而不起的力用。今多指咒,即秘密語。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便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清 龔自珍 《正譯第五》:“此言句者,不同相宗之艱言,不同性宗之辯言,不同小乘經之確言,不同陀羅尼之密言,不同伽陀之文言,最易剽竊,最易模儗。” 呂澂 《中國佛教源流略講》附錄《支謙》:“﹝ 支謙 ﹞又竭力減少音譯到最低程度,以至有時連應存原音的陀羅尼也意譯了。”

唐音

(1).指漢語。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

(2).指 唐 詩及其風格。 宋 朱勝非 《秀水閒居錄》:“此 陳與義 《秋夜詩》也,置之 唐 音,不復可辨。”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學窮 宋 理談偏妙,詩合 唐 音自不知。”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余與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 楚 。”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相雜

相間;交相混雜。《墨子·備城門》:“城門上所鑿以救門火者,各一垂水,容三石以上,小大相雜。” 唐 韋瓘 《周秦行紀》:“太后曰:‘ 楊 ( 楊太真 ) 潘 ( 潘玉兒 )至矣。’忽車音馬跡相雜,羅綺煥燿,旁視不給。” 宋 蘇軾 《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之一:“秋虵春蚓久相雜,野鶩家雞定誰美。”

齊己名句,贈念《法華經》僧名句

詩詞推薦

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