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蜀志諸葛亮永安受詔事原文
陳壽志諸葛,不以正以奇。
無識注之者,復值裴松之。
昔曾論七擒,大要言其非。
偶閱永安事,實鄙先主私。
魚水宿已喻,彼此心諒知。
臨終令自取,豈非有所疑。
俾亮何為情,依然失匕為。
晉文譎不正,猶弗至若斯。
孫盛固致議,而未抉及微。
讀史無卓見,被史愚則宜。
詩詞問答
問:書蜀志諸葛亮永安受詔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書蜀志諸葛亮永安受詔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四
參考注釋
陳壽
(233-297)西晉史學家。字承祚,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晉時曾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蒐集魏、蜀、吳三國的各種史料,著成《三國志》,對史料取捨審慎謹嚴,文字簡潔。
諸葛
——複姓
不以
(1).不為,不因。《禮記·表記》:「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離婁上》:「 離婁 之明, 公輸子 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宋 曾鞏 《上歐蔡書》:「故其言無不信聽,卒能成 貞觀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勝,不獨立吸引注意。」
(3).無論;不管。《資治通鑑·後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應嚴密,不以其日;或異日聽於閤門奏牓子,當盡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雖有牙符而無織成聖旨者,不以何人,並勿啟,違者處死。」
無識
不懂;無知。《孫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 張預 註:「使人不可知也。」《荀子·法行》:「怨人者窮,怨天者無識。」 楊倞 註:「無識者,不知天命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引《沙彌尼戒經》:「心閉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無識。」
沒有標記。識,通「 誌 」。《楚辭·劉向<九嘆·遠逝>》:「路曼曼其無端兮,周容容而無識。」 洪興祖 補註:「識,音志。」
之者
唐 宋 時習語,相當於「之人」、「之物」。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下:「乃作《劉弘傳》,雕印數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燒煉之者。」《敦煌變文集·祇園因由記》:「非但此金,世間一切伏藏未出之者,我能盡見。」《景德傳燈錄·司空山本淨禪師》:「即是求見聞覺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裴松之
(372-451)南朝宋史學家。字世期,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曾任宋中書侍郎。奉宋文帝命為《三國志》作注,博採群書一百四十餘種,保存了大量史料。
要言
盟約;約定的內容或條款。《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王子虎 盟諸侯於王庭,要言曰:『皆奬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新唐書·藩鎮傳·李師道》:「前已約,而今背之,何也?願得要言奏天子。」
切要精妙之言。猶至理。《戰國策·宋衛策》:「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為笑者,蚤晚之時失也。」 三國 魏 吳質 《答東阿王書》:「鑽 仲父 之遺訓,覽 老氏 之要言。」 宋 葉適 《題張君所注佛書》:「至於要言微趣,人所難知,往往迎刃氷解,則多自得之矣。」 嚴復 《救亡決論》:「未聞遵生之要言,則疾疫傷亡,將足以損眾。」
永安
(1).長久穩固。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然其規矩制度,上應星宿,亦所以永安也。」
(2).永遠安定;永遠安寧。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使世之為人牧者,懷其民如上人之懷其菊也,天下其永安也。」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先主
(1).古代家臣稱大夫的祖先為先主。《國語·晉語九》:「昔先主 文子 少釁於難。」 韋昭 註:「 文子 , 簡子 之祖 趙武 。」《資治通鑑·威烈王二十三年》:「其 晉陽 乎,先主之所屬也。」 胡三省 註:「古者諸侯之大夫,其家之臣子皆稱之曰主,死則曰先主,考《左傳》可見已。」
(2).大夫自稱其亡父或祖先。《左傳·哀公二十年》:「 趙孟 曰:『 黃池 之役,先主與 吳王 有質。』」 杜預 註:「先主, 簡子 。」 簡子 , 趙孟 父。
(3).開國君主。亦以稱 三國 蜀 劉備 。 三國 魏 鍾會 《檄蜀文》:「 益州 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 新野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 姓 劉 ,諱 備 ,字 玄德 。」
魚水
魚和水的融洽關係,比喻雙方相處很好,關係密切
彼此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鑑》
臨終
人即將死亡
臨終囑咐
自取
(1).自己招致。《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莊子·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耶?」 宋 梅堯臣 《寄永興招討夏太尉》詩:「二師覆敗乃自取,豈是廊廟謀不臧。」 明 王守仁 《瘞旅文》:「皆爾自取,謂之何哉。」
(2).謂自己取代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先主 ﹞謂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記·伍子胥列傳》:「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豈非
難道不是…?用於反問
豈非咄咄怪事?
有所
有所,無所類同。有:存在。無:沒有,不存在。所:此為代詞。
例句: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
為情
(1).做情。 唐 杜甫 《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詩:「哀年病秪瘦,長夏想為情。」 王嗣奭 釋:「為情,猶俗雲做情。」
(2).酬答,酬報。《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將來再為情罷。」《玉嬌梨》第十三回:「舍親無以為情,要做一架錦屏送他。」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失匕
見「 失匕箸 」。
不正
(1).不端正;不正派;不正當。《論語·子路》:「身不正,雖令不從。」 漢 劉向 《列女傳·趙悼倡後》:「 倡後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 。」 唐 韓愈 《潮州謝孔大夫狀》:「積之於室,非廉者所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雲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視不正之色,耳不欲聽醜穢之言。」 茅盾 《子夜》十四:「我聽說這件事是 屠維岳 理虧,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
(2).無政,謂政治混亂。《逸周書·武稱》:「岠嶮伐夷,併小奪亂,﹝辟﹞強攻弱而襲不正,武之經也。」 朱右曾 校釋:「不正,猶言無政。」
(3).猶不準確。 唐 李白 《青山獨酌》詩:「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4).不純正。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九·甜酒灰酒》:「予以二酒相和味且不正,兼之石灰苦烈,何好之有?」
謂不徵稅。正,通「 征 」。征,賦稅。《管子·戒》:「關幾而不正,市正而不布。」
若斯
如此。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苟可貴其若斯,孰亦有雲而不珍。」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卓見
精深的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