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

作者:釋清遠 朝代:宋代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

善逝明知直不邪,要窮妄識是空花。

故令慶喜推心目,勝相初觀始出家。

在內何緣昧肝胃,相知在外又成差。

琉璃比眼還同境,閉障開明未有涯。

合處隨生難定體,根塵兼帶轉蓬麻。

世間一切都無著,水陸空行作翳瑕。

七處無歸全失措,從茲始得遍河沙。

詩詞問答

問: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作者是誰?答:釋清遠
問: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清遠的名句有哪些?答:釋清遠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麻韻

參考注釋

善逝

佛教語。梵語sugata意譯。又譯“好去”。諸佛十號之一。十號之第一曰如來,第五曰善逝。善逝有如實去彼岸,不再退沒生死海之義。《大乘義章·十號義》:“言善逝者,此從德義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來好去,故名‘善逝’。” 明 李贄 《觀音問·答自信》之四:“故佛上稱號,只曰‘善逝’而已。善逝者,如今人所言好死是也。”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問

空花

見“ 空華 ”。

慶喜

(1).喜慶。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近領親教,伏承起居萬福,兼知已納二壻,尤增慶喜。”

(2).慶幸。 曲波 《林海雪原》三二:“匪徒們正在慶喜自己馬上就要成功時,未料遭到一陣大大超過五個人火力的猛烈射擊。”

推心

真心待人,即推心置腹

非推心待尉帥。——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出家

棄捨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在內

包括在…以內

算上未報到的三人在內,與會者共五百人

何緣

怎么;為什麼。《晉書·桓沖傳》:“ 沖 性儉素,而謙虛愛士。嘗浴後,其妻送以新衣, 沖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謂曰:‘衣不經新,何緣得故!’ 沖 笑而服之。”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不然,則 山 東之盜, 二世 何緣不覺? 南詔 之敗, 明皇 何緣不知?” 章炳麟 《文學總略》:“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與三四個相知方才吃得數杯,則聽得街上鬧炒炒。——《京本通俗小說》

在外

處於戶外;在…以外;出外

為將在外,自當奮勇

琉璃

巴利語 veluriya或梵文俗語verulia的譯音。用鋁和鈉的矽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製成缸、盆、磚瓦等。亦指琉璃燈座

一盞琉璃

開明

原義是從野蠻進化到文明,後來指通達事理,思想不守舊

開明人士

有涯

有邊際,有限。《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贊曰:生也有涯,無涯惟智。” 前蜀 韋莊 《關山》詩:“危時祗合身無著,白日那堪事有涯。” 周實 《中秋偕棠隱對月》詩:“我生原有涯,竟住窮愁窟。”

定體

(1).支配軀體。《國語·周語下》:“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 韋昭 註:“體,手足也。”

(2).確定性質。 晉 傅玄 《柳賦》:“參剛柔而定體兮,應中和以屈伸。” 唐 劉肅 《大唐新語·知微》:“ 魏元忠 本名 真宰 , 儀鳳 中以封事召見, 高宗 與語,無所屈撓,慰喻遣之, 忠 不舞蹈而出。 高宗 目送之,謂中書令 薛元超 曰:‘此書生雖未解朝庭禮儀,名以定體,真宰相也。’”

(3).固定不變的形態或性質。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三:“夫萬物之化,無有常形;人之變異,無有定體,或大為小,或小為大,固無優劣。萬物之化,一例之道也。” 宋 朱熹 《答柯國才》:“天理自然各有定體,以為深遠而抑之使近者非也,以為淺近而鑿之使深者亦非也。”

(4).固定的體例、體式。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 夫子 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習其訛謬,凡所編次,不加刊改者矣。何為其間則一褒一貶,時有馳張,或沿或革,曾無定體!” 金 王若虛 《文辨》:“或問:‘文章有體乎?’曰:‘無。’又問:‘無體乎?’曰:‘有。’‘然則果如何?’曰:‘定體則無,大體須有。’”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八:“ 歐陽 不宜作《五代史》,合作《四代史》, 司馬光 《通鑑》當列 東漢 為世紀, 歐陽 不宜作《十國世家》。嗚呼!國家正閏,固有定體,不圖今日輕易褒貶。在 周 則為正,在 金 則為閏,天下公論,果如是乎?”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古詩窘於格調,近體束於聲律,惟歌行大小短長,錯綜闔闢,素無定體,故極能發人才思。”

根塵

佛教語。佛家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謂之根;根之所取者,謂之塵。合稱根塵。《楞嚴經》卷五:“根塵同源,縛脫無二。” 唐 王維 《能禪師碑》:“至於定無所入,慧無所依,大身過於十方,本覺超於三世,根塵不滅,非色滅空,行願無成,即凡成聖。” 宋 蘇軾 《次韻定慧長老守欽見寄》之四:“根塵各清浄,心境兩奇絶。” 清 黃宗羲 《澤望黃君壙志》:“深恨釋氏根塵洗滌未浄。”

轉蓬

隨風飄轉的蓬草。《後漢書·輿服志》:“上古聖人,見轉蓬始知為輪。”《文選·曹植<雜詩>》:“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 李善 注引《說苑》:“ 魯哀公 曰:秋蓬惡其本根,美其枝葉,秋風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參 《送祁樂歸河東》詩:“鳥且不敢飛,子行如轉蓬。”《人民文學》1977年第10期:“打擊不算大,狼狽如轉蓬。”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夢溪筆談》

常覺一切事。——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都無

倘無,若無。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詞:“晚歲躬耕不怨貧,隻雞斗酒聚比隣。都無 晉 宋 之間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鄧廣銘 箋註:“‘都無’當作‘倘無’解。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卒於 劉宋 初年。其時內多篡弒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 十六國 統治下……故 稼軒 作此設詞,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水陸

(1) 水路和陸路

水陸聯運

水陸樞紐

蒙沖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資治通鑑》

(2) 水裡和陸上所產的食物,特指山珍海味

水陸俱陳

行作

勞作;作為。《商君書·墾令》:“聲服無通於百縣, * 行作不顧,休居不聽。休居不聽,則氣不淫;行作不顧,則意必壹。” 漢 王充 《論衡·辨祟》:“起動、移徙、祭祀、喪葬、行作、入官、嫁娶,不擇吉日,不避歲月,觸鬼逢神,忌時相害……如實論之,乃妄言也。” 唐 王維 《燕子龕禪師》詩:“救世多慈悲,即心無行作。” 清 唐甄 《潛書·性才》:“眾皆昏亂,不能行作,不知幾席所在,不知東西所向,不知門戶所由。”

質料不純的貨物。《資治通鑑·唐則天后聖曆元年》“金銀器皆行濫” 元 胡三省 註:“市列為行。市列造金銀器販賣,率殽他物以求贏,俗謂之行作。”

歸全

謂善終。不遭災難,終其天年。《後漢書·崔駰傳》:“貴啟體之歸全兮,庶不忝乎先子。” 唐 李邃 《盧夫人崔氏墓誌》:“遘疾歸全於東都 依仁里 之私第。”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伏望陛下,聽其告老,惠以歸全,庶於瞑目之前,少遂安身之計。”

失措

舉止失常,不知如何辦才好

驚慌失措

從茲

猶從此。 唐 杜甫 《為農》詩:“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四遊記·猴王得仙賜姓》:“自從 盤古 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清 孫枝蔚 《張孝子詩》:“乞棺殮主長哀號,從茲孝烈聞 通城 。”

河沙

恆河 沙數。佛教以為佛世界如 恆河 沙數,多至不可勝數。見《金剛經·一體同觀分》。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謂之為有,則河沙、芥子之説,虛誕難測;謂之為無,則應現感通之事,尋常立驗。”後用以形容數量多得無法計算。 宋 劉克莊 《賀新郎·戊戌壽張守》詞:“福壽比、河沙難算。”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社會》:“你身登九峯,河沙壽永,指示禪機,檀那躍踴。”

詩詞推薦

  • 破陣子

    晏殊宋代〕海上蟠桃易熟,人間好月長圓。惟有掰釵分鈿侶,離別常多會面難。此情須問天。蠟燭到明垂淚,熏爐盡日生煙。
  • 三和

    劉克莊宋代〕不喜蘇君師鬼谷,寧從許子學神農。衰殘猶有忠存闕,老醜應無妒入宮。貪漢驚魚懸餌下,痴人餓虱處褌中。兩翁
  • 題妙寂寺

    陳宓宋代〕寺古靜還僻,小窗幽更深。觀時知句眼,讀易見天心。霜露宵增感,煙雲曉見侵。獨坐思往昔,愁絕淚盈襟。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王炳畫水村春色卷用舊題句韻

    乾隆清代〕古寺僧房悟色空,那論雲淡與煙濛。拈吟卻值行齋暇,展看因攜束篋中。為繾吳江千里隔,況臨德水一舟通。偶然
  • 贈長沙公 其四

    陶淵明魏晉〕何以寫心,此貽話言。進簣雖微,終焉為山。敬哉離人,臨路悽然。款襟或遼,音問其先。
  • 徐賁廬山讀書圖

    乾隆清代〕峰翠罨林蒼,依岩搆草堂。試問研精者,先生可姓匡。
  • 題柱二首

    陳師道宋代〕從昔嬋娟多命薄,如今歌舞更能詩。孰知文雅河陽令,不削瓊奴柱下題。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
  • 自詠

    陸游宋代〕平生萬事付憨痴,兀兀騰騰到死時。夜踏亂雲過略彴,曉分寒溜注軍持。束薪山客招烹石,渡海蕃僧乞制碑。作個
  • 道山直舍

    陸游宋代〕身世從來一蠹魚,討論猶記入朝初。自憐報國無他技,又領蘭台四庫書。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
  • 鬱林州

    李運使宋代〕肩與初入鬱林州,井邑都如舊日游。雖有山川供遠目,不堪雨露濕征裘。土風慣習瘴誰慮,客況寂寥心自愁。春去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
  • 贈別陳東甫呈尚書鍾公

    樂雷發宋代〕洞庭濯足共題詩,今聽驪駒話別離。泣玉可能悲卞子,買金只合鑄鐘期。荷盤翦綠須棲鷺,{上從下鳥}頂分絲補
  • 和宋貞題城南草圖原韻

    弘一〔近現代〕門外風花各自春,空中樓閣畫中身。而今得結煙霞侶,休管人生幻與真。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徐五教池亭

    李中唐代〕多士池塘好,塵中景恐無。年來養鷗鷺,夢不去江湖。泉脈通深澗,風聲起短蘆。驚魚跳藻荇,戲蝶上菰蒲。泛泛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
  • 天台石樑

    趙清源宋代〕何處覓靈蹤,天台第一峰。雲深唯見寺,夜靜忽聞鍾。卓錫隨飛鶴,談玄起蟄龍。石橋如有約,跨月坐從容。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
  • 雪·其一

    乾隆清代〕春冷還霏雪,毿毿客路迎。氣升著地化,雲密亘空橫。野渡 * 景,村籬綴玉英。王詵圖小幅,即目似天成。
  • 旋蹕過德州

    乾隆清代〕幸魯過德州,柳稍初放青。事畢茲言旋,綠雲紅雨並。都來未及月,春色紛縱橫。麥隴縱未萎,黍田猶待耕。連朝
  • 署中聞子規

    沈懋學明代〕一片愁心托杜鵑,望中隴樹斷蒼煙。歸人只是歸難得,白髮相催又隔年。
  • 易輿六韻

    乾隆清代〕過橋因易輿,農事歷觀諸。艾麥紛堆彼,盼晴益切予。目存都合什,身坐可翻書。霧捲日旋朗,慰生憂以除。少乘
  • 秋懷十首

    韓元吉宋代〕右手持杯左不空,蟹螯已作雪蒙茸。秋風莫起鱸魚夢,未似先生阿堵中。
  • 書乾明庵壁

    趙蕃宋代〕道人持缽向何村,黃葉投風靜擁門。自買束薪來燒浴,浴終早已四山昏。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原文_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