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酒
俗稱酒釀、酒娘,民間常見酒的品種之一。酴,酒母也。即麥酒不去滓而飲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載有酴酒法:“蜀人作酴酒法: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漬小麥曲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凍釋,發,漉去滓。但取汁三斗,殺米三斗。炊作飯,調強軟,合和;復密封。數十日,便熟。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多啖,溫溫小煖而面熱也。”這種釀酒法,後人對此有所發展,選擇了更好的酒麴,縮短了發酵期。
酴酒字典分解
酴酒的解釋 酒釀。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曲並酒》:“ 蜀 人作酴酒法: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漬小麥麴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凍釋,發,漉去滓。但取汁三斗,殺米三斗
酴的解釋 酴 tú 酒母,酒麴。 重(ch巒g )釀的酒:酴酒。酴酥(即“屠蘇”)。 筆畫數:14; 部首:酉; 筆順編號:12535113411234
酒的解釋 酒 jiǔ 用高粱、米、麥或葡萄等發酵製成的含乙醇的飲料:白酒。啤酒。料酒。雞尾酒。茅台酒。酒漿。 筆畫數:10; 部首:酉; 筆順編號:441125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