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刺史部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為加強中央集權,除京師附近三輔、三河及弘農七郡外,將全國一百零幾個郡國分為豫州、兗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涼州、益州、荊州、揚州與交趾、朔方十三刺史部,簡稱“十三部”,也稱“十三州”。每部置一刺史,巡察境內官吏和強宗豪右。征和四年(前89),又以京師附近七郡置司隸校尉部,性質略同刺史部。東漢初省朔方併入并州,改交趾稱交州,合司隸校尉部仍稱十三部或十三州。但性質已逐漸由監察區向郡、國以上一級行政區劃轉化,並設有固定治所。
十三刺史部圖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為加強中央集權,除京師附近三輔、三河及弘農七郡外,將全國一百零幾個郡國分為豫州、兗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涼州、益州、荊州、揚州與交趾、朔方十三刺史部,簡稱“十三部”,也稱“十三州”。每部置一刺史,巡察境內官吏和強宗豪右。征和四年(前89),又以京師附近七郡置司隸校尉部,性質略同刺史部。東漢初省朔方併入并州,改交趾稱交州,合司隸校尉部仍稱十三部或十三州。但性質已逐漸由監察區向郡、國以上一級行政區劃轉化,並設有固定治所。
十三刺史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