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
①古族名。越人的一支,分布於今江西一帶。《逸周書·王會》載,周成王時,曾參加成周之會,並以“禺魚”為獻。春秋、戰國時分屬吳、越、楚三國。楚滅越後,其族一部降附於楚,一部隨越王之族東逃海濱,後成為東越;另一部分則逃入深山之中。②古“九州”之一。《書·禹貢》:“淮、海惟揚州。”《周禮·職方》:“東南曰揚州。”《爾雅·釋地》:“江南曰揚州。”“淮”指淮水,“海”指東海,“江”指長江。③州名。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武穴市和英山、黃梅,河南固始、商城等縣地。東漢治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移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魏、吳各置揚州:魏治壽春;吳治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複合,治建鄴(建業改名,建興初又改建康)。其後轄境漸小。隋開皇九年(589)改為蔣州,移治石頭城(今南京市清涼山)。唐武德八年(625)改蔣州為揚州,乾元元年(758)改為昇州。④州、路、府名。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治江都(今揚州市)。唐轄境相當今江蘇揚州、泰州、江都、高郵、興化、六合、泰興、海安、如皋、姜堰和安徽天長等市、縣地。為淮南道治。五代吳都此,改為江都府。周顯德五年(958)平南唐後,復改為揚州。宋為淮南東路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為揚州路。地當運河交通要衝,唐時為對外貿易海港之一,經濟、文化繁榮,有“揚一益二”之稱。
隋唐揚州城遺址
揚州字典分解
揚的解釋 揚 (揚) yáng 簸動,向上播散:揚水。揚場(ch俷g )。揚湯止沸。 高舉,向上:揚手。揚帆。趾高氣揚。揚眉吐氣。 在空中飄動:飄揚。 稱頌,傳播:揚言。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