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冀州

冀州

①古人以指中國,即中原。顧炎武《日知錄·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古之天子常冀州,後人因之,遂以冀州為中國之號。《楚辭·九歌》:‘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無窮’。”②古九州之一。《書·禹貢》的冀州,西、南、東三面都以當時黃河與雍、豫、兗、青等州為界,指今山西和陝西間黃河以東、河南和山西間黃河以北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地。《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州。”《周禮·職方》:“河內曰冀州。”因另有幽、並二州,包括地區較《禹貢》為小。③西漢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察郡、國十,約當今河北中南部、山東西端及河南北端。東漢治高邑縣(今河北柏鄉縣北固城),桓、靈間移治鄴縣(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城),領郡、國九,轄境較西漢為大,北展至今河北大清河、天津市海河以南,東至於海。魏、晉治信都縣(今河北冀州市),轄境漸小。晉惠帝後冀州為十六國後趙所有。先治襄國縣(今河北邢台市),後治鄴縣。前燕移治信都縣,前秦復治鄴縣,後燕復移治信都縣。北魏皇始二年(397)平信都縣仍置。隋大業三年(607)改為信都郡。唐初復為冀州。龍朔二年(662)改為魏州,鹹亨三年(672)復舊。天寶元年(742)改為信都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冀州。轄境相當今河北冀州市、南宮、新河、棗強、武邑、衡水、阜城等市、縣地。宋屬河北東路。元屬真定路。明洪武二年(1369)省信都入州,轄境相當今南宮、新河、棗強、武邑、冀州市等市、縣地。屬真定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直隸州,增領衡水縣(今市)。屬直隸省。1913年廢,改本州為縣。④東晉義熙六年(410)劉裕滅南燕後僑置冀州於北青州之東陽城(今山東青州市北)。尋省。南朝元嘉九年(432)又置。僑治青州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此後或僑治東陽城,或僑治歷城縣,常與青州同治。泰始四年(468)歷城縣為北魏所陷,徙廢。⑤南朝宋泰始中失淮北諸州後僑置。與青州合治於郁洲(今江蘇連雲港市東雲台山一帶)上。齊建元初,全領東海一郡,有今江蘇淮陰、漣水、沭陽等市、縣地。梁侯景亂後,地入東魏,改為海州。

冀州字典分解

冀州的解釋 [Ji prefecture] 古九州之一,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和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冀的解釋 冀 jì 希望:冀求(希望得到)。冀幸。冀望。冀希。 中國河北省的別稱。 姓。 筆畫數:16; 部首:八; 筆順編號:2113525121122134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

多看看:冀寧道【歷史地名】

1914年由中路道改置,屬山西省。治陽曲縣 (今山西太原市)。轄境約當今山西沁源、屯留、長子、沁水、陽城以東,興縣、岢嵐、嵐縣、方山、古交、太原、陽曲、盂縣以南,石樓、交口、介休以北地區。1928年廢。 1914年6月由中路道改名,治陽曲縣(今山西太原市)。屬山西省。轄陽曲、太原、榆次、太谷、祁縣、交城、文水、嵐縣、興縣、徐溝、清源、岢嵐、汾陽、孝義、平遙、介休、石樓、臨縣、中陽、離石、長治、長

冀州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