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趙
十六國之一。羯族石勒建立。前趙政權內亂之時,石勒占據冀州(今河北高邑西南)之地。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自稱趙王,後又改稱皇帝。定都襄國(今河北邢台),史稱後趙。石勒死後侄石虎繼帝位,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石虎死後諸子相互殘殺,石鑒奪得帝位。永寧元年(公元350年),掌握後趙軍政大權的冉閔發動政變。冉閔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魏,後趙亡。後趙傳六主,歷三十一年。其統治範圍,極盛時據有今河北,山西、山東,陝西和江蘇、安徽、甘肅、遼寧的一部分。
後趙字典分解
後趙的解釋 十六國之一。羯族 石勒 所建,國號 趙 。史稱 後趙 (公元319年-351年)。
後的解釋 後 (③後⑥後) hòu 上古稱君主:商之先後(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指空間在背面,反面的,與“前”相對:後窗戶。後面。後學。後綴。後進。 時間較
趙的解釋 趙 (趙) zhào 中國古代國名(a.戰國時代的“趙”;b.西晉結束,匈奴族、羯族先後在北方建立“趙國”,史稱“前趙”、“後趙”):趙客(戰國時燕趙多俠士,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