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先王
先秦諸子效法先王的政治主張。先王指先世聖王黃帝、堯、舜、禹等。儒家主張效法堯、舜、文王,側重於效法周文王。孔子認為:“先王之道,斯為美。”(《論語·學而》)孟子明確提出,“行先王之道”,“遵先王之法”,君臣之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孟子·離婁上》)。並謂:“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於天下矣。”(同上)墨家主張效法堯、舜、禹,以貫徹其“尚賢”、“兼愛”理論。《墨子·尚賢上》:“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道家則主張效法“神農、黃帝之法則”(《莊子·山木》),以否定儒、墨,為其“少私寡慾”、“無為而治”的政治理想服務。韓非指出:“孔墨俱道堯舜,而取捨不同。”(《韓非子·顯學》)並指斥法先王的主張為“愚巫之學,雜反之行”(同上)。主張當世之“新聖”應“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五蠹》)。
法先王字典分解
法先王的解釋 先秦 以儒家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觀。主張效法古代聖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稱 堯 、 舜 、 文 、 武 。與“法後王”相對。《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
王國語字典 王 wáng 古代一國君主的稱號,現代有些國家仍用這種稱號:王國。王法。公子王孫。王朝(ch俹 )。 中國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一族或一類中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