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怎么寫好看

吏部尚書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東漢置,稱吏曹尚書吏部曹尚書,後改稱選部尚書。三國改選部尚書置,為尚書省(台)吏部曹長官,三品。兩晉、南北朝沿置,位居列曹尚書之上,晉、南朝宋三品,梁十四班,三品。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為三品,北齊亦三品。掌官吏銓選考課獎勵,職權甚重。然重要任免須與諸執政大臣合議,皇帝、宰相裁定,亦常令尚書僕射吏部事或任命大臣參掌選事,以分其權任。南朝宋明帝一度置二人,以輕其任。隋唐復為尚書省六部長官之首,置一人,正三品,與二侍郎分掌六品以下文官選授、勛封、考課之政令,稱為三銓。唐高宗、武則天、玄宗時,一度改稱太常伯、天官尚書、文部尚書。因其地位尊崇,多以宰相兼任或為外官帶職,不治本部實務。北宋初為三品寄祿官,元豐改制後,始為職事官,從二品,掌文武選。設左、右選,各置郎中員外郎遼南面朝官置。西夏亦置。金天眷三年(1140)始與尚書左、右省分置,正三品。元初置一至七人不等,後定置三人,隸中書省。明洪武十三年(1380)定置一人,直隸皇帝,改正二品。景泰中,一度置二人。清順治元年(1644)改承政置,滿、漢各一人,權較明輕。初滿員正一品、漢員正二品。十六年皆改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皆定從一品。光緒三十二年(1906)減為一人,宣統三年(1911)隨部廢。

詞語分解

  • 吏部的解釋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時韓愈吏部權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吏部擬用左通政。;;清; 張廷玉《明史》 又道改南京吏
  • 尚書的解釋 ∶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後各朝均有設定,清代相沿不改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

歷史知識推薦:五代通錄

書名。北宋范質撰。六十五卷。質以《五代實錄》凡三百六十卷,文繁事雜,不便循覽,乃刪取其要,以成此書。記後梁開平元年至後周顯德六年共五十三年的歷史。其中後梁末帝無實錄,自乾化二年至梁亡十二年間,簡牘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吏部尚書歷史

相關歷史

吏部尚書_吏部尚書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