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軍起義

捻軍起義怎么寫好看

捻軍起義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北方農民起義。捻軍,稱捻黨,或稱捻子。捻黨起於清朝初年,本為淮河兩岸以勞大眾為主體的反抗封建壓迫的秘結社,以後逐漸擴展到山東河南、蘇北等地。捻黨成員有農民、鹽販、船夫、漁夫、手工業者和遊民等,起初主要從事抗糧、抗差、吃大戶、殺富濟貧等經濟鬥爭,往往以數十人或數百人為一股,謂之一捻。居則為民,出則為捻,沒有統一的組織和旗幟。1851年(鹹豐元年) 河南南陽、南召、唐縣等地捻黨揭桿而起。1852年(鹹豐二年)初,安徽亳州著名捻黨首洛行和龔得樹等在蒙城雉河集聚眾起義抗清。11月(十月)永城馮金標、毫州朱洪占、宿州李殿元等十八人各自結捻起義,號稱“十八鋪” (即十八股),擁立張洛行為總領袖,在蒙城、毫州等地區打擊清朝統治勢力。各地捻軍在與清軍和地主團練的戰鬥中,迫切感到有聯合禦敵之必要。1855年8月(鹹豐五年七月),各路捻軍首領大會於安徽城雉河集,公舉張洛行為盟主,以雉河集為中心,建國號“大漢”。雉河集會盟標誌著捻軍由分散趨向初步統一,在政治上有了比較明確的反清目標。從此,捻軍聲勢大震,成為北方抗清武裝的主力。1857年(鹹豐七年)捻軍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蓄長發,換用太平軍旗幟。洪秀全先後封張洛行為成天義、征北主將、鼎天福、沃王。1859年(鹹豐九年)前後,清軍加緊進攻捻軍。捻軍內部叛降事件迭出,龔得樹等人相繼犧牲,捻軍勢力削弱。1863年(同治二年)春,清軍攻陷雉河集,張洛行在蒙城、宿縣交界的西陽集被俘殉難。1864年4月(同治三年三月)捻軍首領張宗禹、任化邦、牛宏升等捻軍餘部轉戰豫南,與遵王賴文光部太平軍聯合抗敵。11月(十月)捻軍與太平軍結合,整編隊伍,易步為騎,推賴文光為首領。1865年(同治四年)夏,捻軍在山東曹州(今荷澤)設伏擊斃僧格林沁,並全殲其馬隊。清廷派曾國藩督率湘軍淮軍“剿捻”。1866年10月(同治五年九月)賴文光在河南中牟以捻軍“獨立難持,孤立難久”,命張宗禹等率捻軍入陝,聯絡回民起義軍, 是為西捻軍;賴文光、任化邦等率捻軍賓士於鄂、豫、皖、魯之間, 是為東捻軍。東西捻軍互為犄角。1866年12月(同治五年十一月)清廷派李鴻章代曾國藩節制湘、淮各軍,加緊鎮壓捻軍。1867年12月(同治六年十一月),東捻軍在山東壽光以南地區陷敵重圍,任化邦被害於江蘇榆,主力覆沒。1868年1月(同治六年十二月),賴文光率餘部南下揚州,兵敗犧牲。西捻軍聞訊回師馳救,經山西、直隸進入山東北部。在山東境內黃河運河徒駭河之間,西捻軍遭到李鴻章指揮的湘淮軍和左宗指揮的湘楚軍的重重圍困。1868年8月(同治七年六月)西捻軍潰敗於山東荏平南鎮,首領張宗禹死難。至此,捻軍起義歸於失敗。

詞語分解

  • 捻軍的解釋 清朝的一支農民起義隊伍;,活動在安徽北部和河南一帶,主要領袖有張洛行、賴文光等。曾在太平天國領導下與太平軍配合作戰。年分為東、西兩支,最後被清軍消滅詳細解釋見“ 捻子 ”。
  • 起義的解釋 .仗義起兵。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平陽公主 聞 高祖 起義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園 招集亡命以迎軍,時謂之娘子兵。”.指軍隊反正,以從義師。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六:“ 蕭隊

歷史事件推薦:茶馬司

官署名。北宋初曾設市馬務,掌管向西北少數民族買馬事宜。熙寧七年公元年,於熙、河二州置買馬場,另設提舉成都府路買茶公事,以蜀茶買西北馬。後合為都大提舉茶馬司。南宋時,都大提舉茶馬司轄秦陝西、川四川兩茶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捻軍起義歷史

相關歷史

捻軍起義_捻軍起義介紹_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