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者台
官署名。相傳堯舜時有謁者賓於四門。謁者為吏,始於戰國時。秦、西漢時謁者七十人,置謁者僕射,為光祿勛屬官。東漢時,置謁者台,亦稱外台,與尚書中台、御史憲台並稱為三台。台率為謁者僕射,下有常侍謁者、謁者等。謁者台雖為光祿勛屬官,但直接受命於皇帝。其主要職掌是:掌管朝儀,朝會時唱贊導引。接受臣下奏疏,上報天子,傳達天子詔命。宿衛宮廷。受命持節出使少數民族地區,巡視郡國,考察官吏,安撫百姓。奉命主持水土工程。持節出使監軍,或奉令統帥郡國兵,平叛守邊。並接受皇帝差遣的其他刑賞、使吊等事務。任廣而權重。曹魏後謁者權力削弱。唐廢謁者,其事屬通事舍人。
謁者台字典分解
謁者的解釋 (1).官名。始置於 春秋 、 戰國 時, 秦 漢 因之。掌賓贊受事,即為天子傳達。 南朝 梁 置謁者台,掌朝覲賓饗及奉詔出使。 陳 及 隋 皆因之。 唐
台國語字典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tái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