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兵
禁兵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亦稱禁軍,原指皇帝的親兵,北宋時用作正規軍的稱號。宋初挑選琵琶腿(大腿粗壯)、車軸身(肩寬腰細)、高度適中(五尺五寸至五尺六寸)、體力強壯的軍人,充當禁軍,集中京師,成為全國的正規軍。各賜以美名為番號,有捧日、天武、龍衛、神衛諸稱,其中捧日、天武二軍由殿前司統轄,龍衛軍由侍衛馬軍司統轄,神衛軍由侍衛步軍司統轄。兩司所轄的禁軍稱為上四軍,其兵士稱為上禁軍,月俸一貫,其下禁軍又分中軍與下軍兩等,其兵士也依次稱為中禁兵和下禁兵,前者月俸為五百文、七百文;後者月俸為三百文、四百文。上中下各軍按兵力多寡,上禁軍分廂、軍、指揮(營)、都四級編制,中下禁軍無廂一級編制。禁軍駐守京城,輪流更戍各地,名義是習勤苦、均勞逸,實際是要兵沒有固定的將,將沒有熟識的兵,不容易發生叛變。到外地更戍的禁軍各有屯駐、駐泊和就糧諸名目。屯於諸州者稱為屯駐,非戍於內地諸州而屯戍於邊郡要地者稱為駐泊,所謂就糧,就是將禁兵移屯到糧草豐足之區,以便人馬就食,上述三種更戍外地的禁軍既受安撫使、經略使、經略安撫使、都部署、副都部署、部署、副部署、都鈐轄、鈐轄、副鈐轄、都監、副都監、監押等諸率臣管轄,也受三衙的節制。戍期各有定限, 限滿後即回駐京城,後來就糧禁兵即長期駐在地方。到神宗時,變而為將兵之法,部分諸路之兵,列將屯戍,使兵知其將,將熟其兵。據《宋史·兵志》記載, 實行將兵法時全國共設九十二將,將既指領兵的正將與副將,亦為軍隊的編制單位。一將的兵額,一般為幾千人,多者達萬餘人,東南地區兵不滿三千者則只置單將。凡統屬於將的禁兵稱為系將禁兵,不統屬於將的少數禁兵稱為不系將禁兵;而屯駐京師的大量禁兵亦不實行將兵法,稱為在京禁軍。至北宋中葉,禁兵數額增至八十萬。北宋亡後,禁兵主力大部潰散。南宋時以各地屯駐大軍代替禁軍成為正規軍。而各地系將禁兵與不系將禁兵成為專供雜役的隊伍,不參加作戰。
詞語分解
- 禁兵的解釋 .帝王宮中御用的武器。《漢書·佞幸傳·董賢》:“下至 賢 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寳。” 漢 張衡 《西京賦》:“武庫禁兵,設在蘭錡。”.猶禁軍。 三國 魏 曹植 《東征賦》序:“ 建
- 禁的字典解釋 禁 ī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風。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來。 禁 ì ㄐㄧㄣˋ 不許,制止:禁止。禁絕。禁書。禁令。禁賭。禁慾。禁錮。情不自禁。 法律或習慣上制止的事:犯禁。違
- 兵的字典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衝突)。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爭的爭端
歷史官職推薦:班禪額爾德尼
佛號。簡稱班禪。藏傳佛教格魯派兩大 * 轉世系統之一。“班”為梵文“班智達”之略稱,意為學者。“禪”藏語意為“大”,“班禪”即大學者之意。清順治二年,衛、藏首領蒙古和碩特部固治汗尊宗喀巴四傳弟子羅桑卻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禁兵歷史
猜你喜歡
侯剛的歷史解釋
字乾之,河南洛陽今屬萬國社會黨大會略史的歷史解釋
篇名。近人宋教仁譯編六國印的歷史解釋
源見蘇秦六印。借指高蓬山縣的歷史解釋
唐至德二年改鹹安縣置武庚的歷史解釋
商末周初人,名祿父。稷麓縣的歷史解釋
年晉冀魯豫邊區由聞喜比比皆是的歷史解釋
到處都是。形容多。宋言從字順的歷史解釋
唐柳宗元敘說蓋以其落重垣疊鎖的歷史解釋
重複的垣牆,重疊的鎖箕的歷史解釋
春秋晉地。在今山西太親事府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唐初秦王齊王顧影弄姿的歷史解釋
顧影回看身影。弄姿修諸侯劍的歷史解釋
借指諸侯的才略。莊子大業雜記的歷史解釋
書名。一作大業拾遺大斗筲子的歷史解釋
源見斗筲小人。喻才能彰明縣的歷史解釋
五代唐改昌明縣置,屬架州的歷史解釋
在今四川冕寧縣西北架終溫且惠的歷史解釋
終既。惠和順。既溫柔相州的歷史解釋
北魏天興四年分冀州置三碼頭的歷史解釋
集鎮名。在湖南省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