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丞

廷尉丞怎么寫好看

廷尉丞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 。西晉始置,東晉南朝北魏沿置。屬廷尉參議刑獄,分任審事務,地位低於正、監、平三官。晉、宋七品,梁四班、八品;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為從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七品。北齊改置“大理丞”。


官名。晉鹹寧中曹志表請廷尉置丞,廷尉有丞自此始。南朝宋齊梁秩第七品,陳第八品,北九品。北齊改為大理寺丞。見“大理寺丞”。

詞語分解

  • 廷尉的解釋 官名。 秦 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 漢 初因之,秩中二千石。 景帝 時改稱大理, 武帝 時復稱廷尉。 東漢 以後,或稱廷尉,或稱大理,又稱廷尉卿。 北齊 至 明 清 皆稱大理寺卿。參閱《漢書·百官
  • 丞的字典解釋 丞 é 幫助,輔佐:丞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丞。縣丞。 古同“承”,秉承。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歷史官職推薦:五等格格

清朝皇族的女兒稱格格。“格格”是滿語,意為“小姐”。其等級有五: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不入五等的稱“宗女”。見《清史稿·職官一·宗人府》,參看“格格”條。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廷尉丞歷史

相關歷史

廷尉丞_廷尉丞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