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門亭長
官名,也簡稱門亭長,漢置,漢朝州郡府門皆置門亭長一人,掌府門和通報糾儀等事,下有門吏、門卒若干人,《後漢書·儒林傳·周澤》:“(孫堪)嘗為縣令,謁府,趨步遲緩,門亭長譴堪御吏,堪便解印綬去,不之官。”後,晉沿置,且縣府也置門亭長。《晉書·李含傳》:“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少恃豪族以含門寒微欲與結交,含距而不納,商恨焉,遂諷州以短檄召含為門亭長。”
府門亭長字典分解
亭長的解釋 (1). 戰國 時,國與國之間為防禦敵人,在邊境上設亭,置亭長。 秦 漢 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置亭長,掌治安,捕盜賊,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