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府兵制

府兵制

西魏、北周、隋、唐時期的一種兵制。西魏大統年間(公元535年—551年)宇文泰採用鮮卑族的八部之制,立八個柱國大將軍,由其中的六個實際分別統領軍隊。每個柱國大將軍,督兩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督兩個開府將軍,每個開府將軍,督兩個儀同將軍,儀同將軍下統大都督,大都督下統帥都督,帥都督下統都督。西魏、北周及隋初,府兵另立戶籍,不負擔國家賦役。隋初,軍府名為驃騎府,以驃騎將軍為長官,車騎將軍為其副。有時亦設與驃騎將軍平行的車騎府,以車騎將軍為其長官。驃騎、車騎將軍之下,有大都督、帥都督、都督。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將軍士戶籍改屬州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軍府改稱鷹揚府,長官為鷹揚郎將副官為鷹擊郎將,大都督改稱校尉,帥都督改稱旅帥,都督改稱隊正,軍人改稱衛士。唐初,一度恢復驃騎、車騎府舊稱,且合置與分設並存。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改定軍府名稱為折衝府。府分三等,上府領兵一千二百,中府一千,下府八百。全國共有六百餘府,絕大部分設於京城附近的關內、河東、河南諸道,意在居重馭輕。折衝府設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長史、兵曹、別將各一人,校尉六人。隊伍以三百人為團, 團有校尉;百人為旅,旅有旅帥;五十人為隊,隊有隊正;十人為火,火有火長。兵士從軍府州的均田農民中征點。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者,先取多丁。西魏至唐,府兵的任務均為分番宿衛京師,或隨軍戍守征戰。唐代的府兵,應役期間,國家免除其租庸調,但需自備一定量的兵器資糧。應役番滿後,從事農耕;農閒時,須參加軍訓,負擔很重。從唐高宗李治時起,府兵即因輪番更代多不以時而逃避兵役。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因宿衛兵不足,簡置長從宿衛兵,皆免征鎮賦役,一年兩番上下,宿衛京師,州縣不得役使。後又更名騎,分隸於十二衛,分六番上下。其後,征戍兵改為召募的職業兵,官給衣糧,折衝府無兵可交,行之二百餘年的府兵制消亡。

府兵制字典分解

府兵制的解釋 起於 西魏 、行於 北周 和 隋 ,興於 唐 初的一種兵制。 宇文泰 掌握 西魏 政權時所創立,其制為:置六軍,合為百府,分屬二十四軍開府,選拔體力強者充府兵,

府兵的解釋 (1). 魏 晉 至 隋 唐 時軍府所屬之兵統稱府兵。《晉書·劉弘傳》:“ 弘 子 璠 追遵 弘 志,於是墨經率府兵討 勱 。”參閱 谷霽光 《府兵制度考釋

制國語字典 制 (⑦製) zhì 規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憲。 限定,約束,管束:制止。制裁。專制。制約。抵制。節制。制動。制海權。 法規,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多學一學:府軍衛指揮使【歷史官職】

武官名。明洪武中置府軍衛,為上直親軍之一,永樂以後沿置,掌守衛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門。以指揮使為主官,下轄千戶所。

府兵制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