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寺
九卿官署合稱。《晉書·荀勖傳》:“私謂九寺可並於尚書,蘭台宜省付三府。”初為列卿主管的中央各行政機關的泛稱。北魏、北齊以來,始專指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九寺,設寺卿、少卿、丞為主管官。歷代沿其制。北宋以後,諸寺省置無常,遂無此稱。參見“九卿”。
九卿官署的合稱,古代官署稱寺。漢朝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稱九卿。見《後漢書·百官志》。北齊以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為九寺。此後,歷代時置時廢,且九寺所指也不盡相同。九寺之職事,詳各專條。
九寺字典分解
九寺的解釋 指九卿的官署。《晉書·荀勖傳》:“若欲省官,私謂九寺可並於尚書,蘭臺宜省付三府。”《隋書·百官志中》:“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是
九的解釋 九 ji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2; 部首:丿; 筆順編號:35
寺的解釋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