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
官名。戰國秦始置,秦、西漢沿置。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復舊名,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為最高司法審判機構主官,遵照皇帝旨意修訂法律,匯總全國斷獄數,負責詔獄。大臣犯罪,由其直接審理、收獄。又負責審核州郡所讞疑獄,或上報皇帝,有時派員至州郡協助審理要案。審處重大案件,可以封駁丞相、御史之議。屬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監,秩皆千石。宣帝時又增廷尉左、右平。哀帝時改稱大理,新莽又改稱作士,東漢復稱廷尉,省右監、右平。重大案件,或與御史中丞、司隸校尉會審。魏、晉、南北朝沿置,政令仰承尚書省,職權漸輕。魏、晉、南朝宋,皆三品。梁、陳定名廷尉卿,梁十一班,陳三品、中二千石。屬官有正、監、平、丞、律博士等。北魏或稱廷尉卿,又增少卿為副職,其餘屬官略同。永安二年(529),增司直十人,複審御史檢劾案件。太和二十三年(499)定為三品。北齊初沿置,鏇改大理卿。
“廷尉之印章”封泥
廷尉字典分解
廷尉的解釋 官名。 秦 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 漢 初因之,秩中二千石。 景帝 時改稱大理, 武帝 時復稱廷尉。 東漢 以後,或稱廷尉,或稱大理,又稱廷尉卿。 北齊 至
廷的解釋 廷 tíng 封建時代君主受朝問政的地方:朝(ch俹 )廷。宮廷。廷杖。廷試(科舉時代皇帝的殿試)。廷對(a.在朝廷中當眾對答;b.科舉時代皇帝的殿試)。 筆
尉的解釋 尉 wèi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縣尉。都尉。衛尉。太尉。 軍銜的一級,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 〔尉氏〕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姓。 尉 yù ㄩ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