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
官名。秦漢為統兵武官,略次於將軍,高於都尉。出征時臨時任命,領一校(營)兵,有司馬、候等屬官。亦或冠以名號,如橫海校尉、輕騎校尉等。又有常設的專職校尉,依其具體職務冠以名號。如統領常備禁軍的中壘、屯騎等北軍諸校尉、西園八校尉,管理京畿的司隸校尉,管理京師門衛的城門校尉等,西漢秩二千石,東漢秩比二千石。東漢又置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為少數民族地區軍政長官。魏晉南北朝名號極繁,品秩高低不等。其專職武官有北軍五校尉、城門校尉等,負責具體事務的有鹽府、司鹽校尉等,掌郡國屯田的有典農校尉,管理少數民族地區軍政的校尉亦名目甚多。諸領兵征戰的雜號校尉地位略次於中郎將,高於都尉。隋朝諸鷹揚府、唐朝諸折衝府之下設團(唐制二、三百人為團),其長官稱校尉,位次都尉。隋正六品,唐改從七品下。唐朝諸衛、率所領內府親、勛、翊三衛中郎將府亦置,屬諸衛者正六品上,屬率府者從六品上。又,唐、宋至明、清亦用作武散、階官號。明又置為侍衛裝士,侍衛上直親軍置,錦衣衛亦置,掌直駕侍衛,巡察緝捕。五軍、三千營亦置,檢民間丁壯無惡疾、過犯者充任。詳見各條。
官名。1、領兵武官。秦朝末年項梁起義時,置吳中豪傑為校尉等,由此可知,秦代已有此官。漢武帝置八校尉: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內及西域;屯騎校尉,掌騎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越騎校尉,掌越騎;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虎賁校尉,掌輕車。另外,還有城門校尉,掌京師城門屯兵。
2、督撫少數民族軍政長官。在西域,宣帝地節二年置副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戊已校尉。還有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等。
3、武散官,隋唐有各種名稱的校尉,皆為武散官,上自正六品,下至從九品皆是。清代武官八品、九品為校尉。
4、衛士,明清衛士也稱校尉。見《通典·職官十六·諸校尉》、《續通典·武散官》、《史記·項羽本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四》、《新唐書·百官一·兵部》、《清史稿·職官一·兵部》。
校尉字典分解
校尉的解釋 軍職名。據《史記》, 秦 末起義軍中已有此職。《項羽本紀》載: 項梁 “部署 吳中 豪傑為校尉、候、司馬。”又《張耳陳餘列傳》載: 陳勝 “以 張耳 、 陳餘
校的解釋 校 xiào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校園。校長。 軍銜的一級,在“將”之下,“尉”之上。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校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jiào 比較:
尉的解釋 尉 wèi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縣尉。都尉。衛尉。太尉。 軍銜的一級,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 〔尉氏〕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姓。 尉 yù ㄩ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