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僅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有四千多年。歷史與人是分不開的;人和活動地點又是分不開的。 地名是各個歷史時代人類活動的地方,如果沒有後人就不知道歷史事件發生的地點。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地名命名的意義通常認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達的含義,它是人們為地命名時的著眼點,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據。
歷史地名(第13頁):
- 古源鎮
- 六寨鎮
- 瑞峰鎮
- 北鎮滿族自治縣
- 西藏地方
- 賽來塘鎮
- 奧里米
- 乞沐兒合河
- 三台
- 綠野亭
- 固爾班托羅泊
- 皋蘭縣
- 黃馬關
- 南淮安左郡
- 拉錯土司
- 瀘定縣
- 木來府
- 屍鄉
- 漈門鎮
- 大黃里
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北部。面積 2020 平方千米。人口 8920。鎮人民政府駐古源,人口 4500。1965年建古源林場,1985年改街道辦事處,1987年設古源鄉,1991年改鎮,2001年大揚氣鎮併入。多布庫爾河流經。以林木生產為主。有木材加工等...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西北部。面積529平方千米。人口2.5萬,76%壯族。鎮人民政府駐六寨街,人口 1050。清嘉慶年間因其四周有六個寨子得名。1951年為南丹縣五區。1958年設六寨公社,1963年改區,1968年復公社,1984年置鎮。產稻、玉米、木薯、...
在四川省青神縣境南部。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1.2萬。鎮人民政府駐瑞峰,人口2000。傳中岩山峰曾長有瑞草(靈芝),故名。1952年為瑞峰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復鄉,1988年設鎮。有印刷、農機、榨油、制茶等廠。為縣農副產品集散地。青樂公路經此。岷江...
舊縣名。1989年改北鎮縣置,治今遼寧省北寧市廣寧鎮。1995年撤銷,改設北寧市(詳見該條)。
清分衛(前藏)、藏(後藏)、喀木(康)、阿里四部,統稱西藏地方。由理藩院直接管理。民國除西康設省外,余沿舊制。1951年和平解放。1955年改置西藏自治區(籌委會)。1965年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區。
在青海省班瑪縣境中部,東臨黃河。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621平方千米。人口4390。鎮人民政府駐賽來塘,人口2470。賽來塘系藏語,意為“金子灘”,相傳此地以前盛產沙金,故得名。1955年為縣治。1956年設定二區(莫巴區)。1959年建莫巴公社,1963年改鄉...
即今黑龍江省綏賓縣松花江北岸敖來河畔古城。遼為五國部之一奧里米的活動中心。元置奧里米站於此。
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東鄂嫩河上源。《元朝秘史》卷2:“有乞沐兒合名字的河,西通著斡難河。”陳彬龢註:“今齊母爾哈河。”
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三台村。東漢末曹操築於鄴城內西北隅。《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東漢建安十五年(210),“作銅雀台”。十八年,“作金虎台”。其後又築冰井台,故稱三台。《水經·濁漳水注》:“(鄴)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城為之基,巍然崇舉,其高若山。”《文選...
在今陝西武功縣 (普集鎮) 西北武功鎮附近。《清一統志·乾州》: 綠野書院 “在武功縣治南,舊為綠野亭。宋儒張載講學處。明弘治中改建書院”。
俗稱為白家海。在今新疆昌吉市北。為烏魯木齊河所瀦。清宣統 《新疆圖志》 卷71: 烏魯木齊河 “北流徑迪化城西紅山之麓,東引為鑑湖,博克達山水自東南來入之,又北折西流百五十餘里,昌吉河自西南來會,合流匯於固爾班托羅之泊。……諺稱為白家海子者也。海子東西長、南北...
清乾隆三年 (1738) 置,為甘肅省會及蘭州府治。治所即今甘肅蘭州市。以皋蘭山為名。民國初年為甘肅蘭山道治。1927年直屬甘肅省。1941年析城區置蘭州市。1955年皋蘭縣遷治石洞寺 (今皋蘭縣治)。 在甘肅省中部。屬蘭州市。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7....
在今河南滎陽市西氾水鎮西十五里。《水經·河水注》: “河水右徑黃馬坂北,謂之黃馬關。”《晉書·載記·劉曜》: 劉曜攻金墉,“聞 (石) 季龍進據石門,續知 (石) 勒自率大眾已濟,始議增滎陽戍,杜黃馬關”。關在黃馬坂,因名。 在今河南省滎陽市西汜水鎮西。...
南齊置,屬司州。治所在慕化縣 (今河南信陽縣西北)。轄境相當今河南信陽縣西北部。北魏廢。
一作那錯、納錯。清末分格吉得瑪族置。駐牧地在今青海雜多縣西北扎曲北岸。
1913年改滬定橋委員置,屬邊東道。治所即今四川瀘定縣。以瀘定橋為名。次年屬川邊特別區。1939年屬西康省。1955年屬四川省。 在四川省西部。屬甘孜藏族自治州。面積 2164.4 平方千米。人口7.7萬。轄4鎮、8鄉。縣人民政府駐瀘橋鎮。唐儀鳳二年(677年...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木來軍民府,屬雲南行省。治所在今緬甸景棟北部勐雷。泰定三年(1326)改木來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復為府。後廢。
即西亳。在今河南偃師市西。《史記·田儋列傳》:“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雒陽。未至三十里,至屍鄉廄置,……遂自剄。”即此。《漢書·地理志》 河南郡偃師縣:“屍鄉,殷湯所都。”《續漢書·郡國志》 河南尹匽師縣:“有屍鄉,春秋時曰屍氏。” 本作屍氏或屍、湯亭。...
在今福建永泰縣西四十里。元置巡司於此。明景泰四年 (1453) 移於縣西嵩口埕 (今嵩口鎮)。成化八年 (1472) 復還故所。清仍為巡司駐地。
在今廣東南雄縣東。明置巡司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