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番禺區

番禺區

(番pān) 在廣東省廣州市區南部、珠江口西北岸。面積1314平方千米。人口97.6萬。區人民政府駐市橋。轄6街道辦事處、13鎮。是廣東重要僑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縣(治今廣州),為南海郡治。以有番山和禺山為名。《南越志》:“番禺縣有番、禺二山,因以為名。”東漢建安中,遷交州治此(即今廣州)。三國吳,交、廣二州分治,番禺為廣州治。兩晉及南北朝仍之。隋開皇十年(590年)析置南海縣,後番禺併入南海縣。武周長安三年(703年)復置番禺縣,為廣州都督府治,嶺南道治。五代為南漢所據,為興王府治。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又省入南海縣,皇廞三年(1051年)復置番禺縣,與南海縣並為廣州治。元同為廣州路治。明、清兩代與南海縣同為廣州府治兼布政使和省會。番禺縣治在今廣州市內。1933年遷新造,1945年再遷市橋鎮。1914年屬粵海道,1920年直屬省。1949年屬珠江專區,1952年屬粵中行政區,1956年屬佛山專區。1959年番禺南部併入順德縣稱番順縣,北部併入花縣。1960年析原番禺縣及中山縣部分復置番禺縣。縣治仍駐市橋鎮,屬佛山專區。1970年屬佛山地區。1975年改屬廣州市。1992年撤縣改市。2000年改為廣州市番禺區。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北部為低丘台地;南部為西、北江三角洲平原,河流交織。有灘涂20多萬畝和砂石、陶土等資源。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主產稻、甘蔗,並產花生、蔬菜和水果(香蕉、大蕉為主)。有生豬、家禽、塘魚及麻蝦、鰣魚(三黎魚)等河鮮。特產“新墾蓮藕”,萬頃沙香蕉、大蕉和粉葛,“大石腐乳”。工業以製糖、食品、輕紡、服裝、建材、電子、玩具為主。建有洛溪大橋與大石大橋,105國道、蓮花公路、新鍾公路等多條幹線公路和九條水道組成水陸運輸網。紀念地有上下橫檔、大角山、蒲洲等炮台,為鴉片戰爭抗英的歷史遺蹟。古蹟有屈大均墓、蓮花塔、蓮花城及古採石場、餘蔭山房、留耕堂。蓮花山風景名勝區和龍穴島為旅遊地。

番禺區字典分解

番禺的解釋 [Panyu county] 縣名。在廣州市南郊

區國語字典 區 (區) qū 分別:區分。區別。 地域:地區。區劃。 〔區區〕小,細微:如“區區小事”。 行政區劃單位:省級自治區。市轄區。 區 (區) ōu 姓。 筆

多學一學:番上【歷史知識】

意為輪次赴京師服役。唐代府兵與勛官輪次宿衛京師(勛官亦於本州當上者)、門夫等工匠色役輪次赴官府服役,皆稱番上。多時一月,亦有兩月者。番次按距京師遠近而定,五番至十二番不等。明代則指各衛所軍隊輪番赴京師編入京營操練,以保衛京師,或備出征。始於永樂十三年(1415),至洪熙、宣德間成為定製。春秋二季赴京達十六萬人。其後日減,崇禎時僅有二萬餘人。

番禺區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