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鎮

永和鎮怎么寫好看

永和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齊置,故址在今山西永和西南三十五里。北周宣帝改置臨河縣

北宋熙寧七年(1074)廢永和縣為鎮,屬安陽縣。即今河南安陽縣東四十里永和鄉。

③即今江西安縣東南永和鎮。《方輿紀要》卷87吉安府廬陵縣:永和鎮“在府南十五里,即廢東昌縣,為商民輻輳處。有上、中、下三市。元置於此。明初為稅課局,正德間革,後仍設稅官而無定”。


(1)古鎮名。(1)北齊後主置,即今山西省永和縣。北周宣帝時升置臨河縣。(2)即今山東省利津縣。金明昌三年(1192年)升為利津縣。(2)今鎮名。(1)在浙江省上虞市東部,東鄰餘姚市。面積31.5平方千米。人口1.7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市,人口 1000。取“永久興旺,和氣生財”之意取名。1949年為永程、丁徐鄉,1956年合為永徐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合朱巷鄉置鎮。產稻、油菜籽、蠶繭、蔬菜等。有醫療器械、紡織、五金、電子儀表、機械、建材等廠。集市貿易興旺。公路通市區。(2)在黑龍江省雞東縣西南部。面積451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村,人口 1860。1956年設永和鄉,1958年改公社,1980年復鄉,1995年改鎮。主產玉米、小麥、稻、烤菸等;畜產有牛、羊等。林業資源豐富。有機械、綜合加工等廠。公路通雞東、平陽等地。(3)在福建省晉江市南部。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6.6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人口560。以駐地取名,清末民初與鄰村年年械鬥,海外華僑返鄉調解並集資建街以求平和。1961年由羅山、東石、龍湖三公社析置永和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置鎮。產薯、稻、花生、甘蔗、龍眼、茶葉等。礦產有花崗石。有服裝、塑膠、五金、石雕等廠。有公路接圍禾公路。(4)在江西省吉安縣中部、贛江西岸。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圩,人口 1500。漢末為東昌縣治。宋代因瓷業興盛,為當時“天下三鎮”之一。元置郡稅司於此。明初為稅課局,正德間革後仍設稅官。1958年設白沙公社,1961年改名永和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設永和鎮。主產稻,盛產車前子、芝麻、花生。有陶瓷、機磚、木材、棉紡等廠及建築業。有公路通縣城。古蹟有本覺寺塔、古吉州窯遺址、清都觀、東昌井。(5)在湖南瀏陽市東部、大溪河南岸。面積62.4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人口 9390。鎮區名奔埠市、般步市,元代歐、柳、唐、卜四姓由長沙遷此,插草為標,改名永和市。1950年屬瀏陽二區。1956年屬永和鄉,1958年設東風公社,1961年改永和公社,1965年置永和鎮。產稻。礦產有磷、海泡石。有化工、油脂、 * 、印刷、菊花石工藝等廠。醴瀏鐵路以此為起點通醴陵市。有公路接瀏銅公路。大溪河常年通航。1930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三軍團會師於此,建立紅一方面軍。鎮郊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烈士墓。(6)在廣東省增城市西南部。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4.2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圩,人口 2890。鎮以駐地名。永和圩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取“永遠和好”之意命名。1944年曾設永和鄉。1950年屬增城第二區。1976年置永和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屬丘陵地形。主產稻、花生、木薯,並產荔枝、烏欖、柑橙,為市荔枝主產地。飼養雞、豬、鴿,育果苗。“糯米糍荔枝”、“大宋荔枝”、“永和白欖”有名。有水果加工、服裝、化工、建材、皮革、工藝等廠和採石業。荔新公路經此。(7)在廣東省興寧市南部。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4.6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圩,人口 2540。相傳明時溫、何兩姓在上藍排建圩,以姓氏名溫何圩,後取方言諧音俗成今名。舊屬興寧縣三區。1949年與徑心徑南合設永徑區。1952年分設,1958年設永和公社。1978年分設永和、三楓、湖鄉三社。1983年並三社設永和區,1987年建鎮。屬寧江谷地東側丘陵。主產稻,並產花生、大豆、甘蔗、薯類等。縣屬畜牧良種場、南蛇崗林場設此。有紙扇、腐竹加工等廠。205國道經此設站。(8)在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中北部。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1.4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圩,人口 2050。原名和睦村。據傳明代多姓在此雜居,和睦相處,故名。清代建圩,名永和,以示“永遠和好”。民國時屬連山縣三區,1946年縣治遷駐永和改設一區。1958年設永和公社,1961年改設附城公社。1967年縣治遷吉田,復名永和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屬低山丘陵地。林產松、杉、油茶、油桐等。主產稻,並產甘薯、花生、生薑、果蔗、茶葉等,為縣主要糧食產區。特產草菇、麻鴨。有松香、油漆、釀酒等廠。鎮區為縣中部較大集鎮。323國道經此。(9)在四川省樂山金口河區中部偏西。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永和,沿用永和街名。人口1.3萬。1949年為永樂鄉,1958年為永樂公社,1984年設永樂鄉,1985年撤永樂鄉建永和鎮。產玉米、甘薯、馬鈴薯、小麥、豆類、蔬菜、花椒等。礦產有白雲石、沙金、水晶等。有水電、建材等業。成昆鐵路和金烏、樂漢公路經此。(10)在貴州省鳳岡縣東部。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2.1萬,有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鎮人民政府駐永和,人口600。清代稱永河,後取“和睦相處”之意更今名。1932年置永和鎮及永和、雙鳳、二龍等鄉。1953年析設永和、雙山、黨灣鄉,1958年撤鄉建永和公社。1961年後析建三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三鄉合併置永和鎮。產油桐、烏桕。喀斯特地貌發育,洞穴頗多,較著名者為關岩洞,長 5000 余米,內有支洞70餘個,石筍石幔奇麗多姿。洋思公路經此。(11)在貴州省甕安縣東南部、老墳嘴河上游。面積121.8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垛丁村,人口 1810。1953年建垛丁鄉,1961年置公社,1984年復鄉。1991年垛丁、長林、洗馬塘三鄉合併建永和鎮。主產稻、玉米、烤菸、馬鈴薯。煤儲量豐富,有煤廠。為縣東部重要農貿集市。藍舊公路經此。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樂安鎮

①北宋置,屬儀隴縣。在今四川儀隴縣北四十五里樂安觀。②在今山西代縣北。《資治通鑑》:唐大順元年胡三省注引 《考異》:“《太祖紀年錄》:……李存孝引前鋒與賦戰於樂安鎮,賦軍大敗,遁走。”③本清河鎮,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永和鎮歷史

相關歷史

永和鎮_永和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