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盟

歷史字典解釋

內蒙古六盟之一。後金崇德至清康熙初,先後設四子部落一旗、茂明安部一旗、烏喇特部三旗、喀爾喀右翼部一旗,共四部六旗,會盟地在烏蘭察布(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北紅螺谷),故名。隸屬於理藩院,並受綏遠城將軍節制。盟境相當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達爾茂明安聯合旗全境及武川縣一部分, 巴彥諾爾盟之烏拉特前、中、後三旗全境(1958年劃歸巴彥淖爾盟)及五原縣、臨河市、杭錦後旗各一部分,包頭市及所屬固陽縣各一部分。清末以來,盟境部分地先後設定武川、五原、包頭、固陽、臨河等縣及設治局。1914年劃屬綏遠特別區。1928年屬綏遠省。1949年盟府駐四子王府(今四子王旗北查乾補力格蘇木)。1950年遷駐烏蘭花,同年遷駐包頭市。1951年遷駐固陽縣。1954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8年將烏喇特前旗及中後聯合旗劃歸巴彥淖爾盟;將平地泉行政區所屬集寧市及察哈爾左翼前、中、後三旗,豐鎮、興和、卓資、涼城、和林格爾、清水河、武川等縣劃屬本盟,盟府移駐集寧市。


舊盟名。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至康熙初年將蒙古四子部落、茂明安部、烏喇持部和從漠北遷來的喀爾喀中路台吉編成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四子王旗、喀爾喀右翼旗(達爾罕旗)、茂明安旗等會盟於烏蘭察布(今呼和浩特市北紅山口),盟名始此。清雍正後漢族移民漸增,先後置清水河、豐鎮、托克托、興和、陶林、和林格爾、武川七廳,隸歸綏道。1912年廳改縣。1914年廢歸綏道,置綏遠特別行政區,盟隨屬。1928年屬綏遠省。1950年成立烏蘭察布自治政府,駐烏蘭花鎮。同年改為烏蘭察布蒙古族自治區,遷駐包頭市昆都侖召,屬綏遠省,1951年遷駐固陽縣城。1954年撤銷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將烏蘭察布蒙古族自治區改為烏蘭察布盟。盟行政公駐固陽縣。1957年平地泉地區撤銷,所屬集寧市及豐鎮、興和、和林格爾、涼城、托克托、清水河、武川、薩拉齊、卓資、武東十縣和土默特旗、察哈爾右翼前、中後三旗劃入。1958年盟行政公署遷集寧市。同年武東縣撤銷,烏拉特前旗和烏拉特中後聯合旗劃歸巴彥淖爾盟。1965年土默特旗分設左、右二旗。1969年錫林郭勒盟的二連浩特市、化德縣、蘇尼特右旗劃入。1970年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劃入呼和特市;土默特右旗和固陽縣劃入包頭市。1980年二連浩特市和蘇尼特右旗劃歸錫林郭勒盟。1990年豐鎮縣改市。1995年和林格爾、清水河二縣劃歸呼和浩特市。1996年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劃歸包頭市。2003年撤銷,改設烏蘭察布市

歷史地名推薦:雙騰鎮

在四川省筠連縣西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人民政府駐雙騰,人口。以境內雙河場、屯鄉壩諧意得名。年為雙河鄉,年改公社。年更雙騰公社,年改鄉。年置鎮,雲勝鄉併入。產茶葉、蠶繭、油桐、棬子。有陶土、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烏蘭察布盟歷史

相關歷史

烏蘭察布盟_烏蘭察布盟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