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錫林郭勒盟

錫林郭勒盟

清內蒙古六盟之一。後金崇德至清康熙年間,先後將歸附的蒙古烏珠穆沁部、浩齊特部、蘇尼特部、阿巴噶部、阿巴哈納爾部編為十旗,共為一盟。會盟地定於阿巴哈納爾左旗境內的錫林郭勒,故名。隸理藩院,並受察哈爾都統節制。盟境東與東南接索倫、哲里木盟、昭烏達盟界,西接烏蘭察布盟界,南接察哈爾界,北接外蒙古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界,有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大部。1914年劃屬察哈爾特別區,1928年隸察哈爾省。1946年成立盟政府,駐貝子廟 (今錫林浩特市)。1947年隸內蒙古自治政府 (1950年改內蒙古自治區)。1958年察哈爾省撤消,所轄多倫、化德二縣及正藍旗、商都鑲黃旗、正鑲白旗、太僕寺旗劃屬錫林郭勒盟。


在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北界蒙古國。面積20.26萬平方千米。人口93.9萬,有漢、蒙古、回、滿、達斡爾、朝鮮、鄂溫克、鄂倫春等17個民族,其中蒙古族占29%。轄多倫縣和阿巴嘎、西烏珠穆沁、東烏珠穆沁、蘇尼特左、蘇尼特右、太僕寺、正鑲白、正藍、鑲黃9旗,代管錫林浩特、二連浩特2縣級市。盟行政公署駐錫林浩特市。錫林郭勒,蒙古語意為“高原上的河流”,因河得名。明為察哈爾部領地。清崇德六年(1641年)至康熙六年(1667年)置阿巴嘎左、右翼旗,阿巴哈納爾左、右翼旗,烏珠穆沁左、右翼旗,浩濟特左、右翼旗,蘇尼特左、右翼旗等十旗和達里岡愛牧場。十旗會盟於錫林郭勒河北岸楚古蘭敖包,置錫林郭勒盟。盟名始此。察哈爾部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從義州遷來現址。1914年設察哈爾特別行政區。1928年改特別行政區為察哈爾省,隨屬省。1934年設察哈爾盟,轄察哈爾左翼四旗(正藍、鑲白、正白、鑲黃四旗)、察哈爾右翼四旗(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共八旗。1946年解放後成立察哈爾盟政府於正藍旗寶紹代,錫林郭勒盟政府於貝子廟。1947年察哈爾、錫林郭勒二盟劃入內蒙古自治區。1950年將多倫、寶昌、化德三縣劃入察哈爾盟,駐地遷到寶昌鎮。1956年撤銷明太聯合旗、寶昌縣,將正白聯合旗更名為正鑲白旗,太僕寺左旗更名為太僕寺旗,商都鑲黃聯合旗更名為商都鑲黃旗。1958年察哈爾盟撤銷,所屬行政區域劃入錫林郭勒盟。1960年商都鑲黃旗劃入化德縣,1963年從化德縣析出設鑲黃旗。1949年錫林郭勒盟將原來的十旗編為五旗,即左、右翼烏珠穆沁旗、浩濟特左翼旗合併成立東部聯合旗;浩濟特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納爾左翼旗合併成立中部聯合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納爾右翼旗合併成立西部聯合旗,蘇尼特左、右翼二旗建制不變。1952年撤銷中部聯合旗析入東、西部聯合旗。1956年撤銷東部聯合旗置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同年撤銷西部聯合旗置阿巴嘎旗。1958年撤銷察哈爾盟劃入錫林郭勒盟。1963年置阿巴哈納爾旗。1966年二連浩特鎮改設市。1969年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化德縣劃入烏蘭察布盟。1980年二連浩特市、蘇尼特右旗劃歸錫林郭勒盟。1983年阿巴哈納爾旗改設錫林浩特市。地處內蒙古高原,河流多為季節性內陸河。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野生動物有黃羊、草原羚、獾、狐狸、百靈鳥、天鵝等。經濟以畜牧業為主,產牛、馬、綿羊、山羊、駱駝、皮、毛、絨、鮮奶。是中國主要畜產品生產基地之一。農業主要分布在南部,主產小麥、莜麥、玉米、馬鈴薯。特產有蘑菇、髮菜、黨參、銅壺、蒙古靴、細毛羊、草原紅牛、肥尾羊等。礦產有煤、石油、鹽、鹼、鐵、鎢、鉻、銅等。工業有電力、化工、造紙、水泥、皮革、地氈、毛氈、釀酒等廠和煤、石油、鹽、金、鎢精、螢石等礦。集通、集二鐵路,208、207、303國道和呼錫、集多公路經此。二連浩特是中國重要的陸路口岸。名勝古蹟有元上都城、四郎城遺址、金界壕、貝子廟和錫林郭勒大草原等。

多看看:錫縝【歷史知識】

清滿洲正藍旗人,博爾濟吉特氏,原名錫淳,字厚安。蒙古族。鹹豐進士。以戶部郎中授江西督糧道,後為駐藏大臣。工書法,善詩文。著有《退復軒詩文集》。

錫林郭勒盟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