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村鎮

楊村鎮怎么寫好看

楊村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即今天津武清縣治。《明史·恭帝紀》:建文三年(1401),“平安敗燕將李彬於楊村”。即此。明設巡、管河通判。清設守備、武清縣丞主簿於此。1950年武清縣遷治於此。

②即今河北定興縣東南楊村鄉。明萬曆《保定府志》卷2定興縣圖:東南有楊村。

③即今江西鉛山縣南楊林鄉(楊村)。清同治《鉛山縣誌》卷1:“陽村市去縣治西南三十里。”


(1)在天津市武清區南部、北運河沿岸。區人民政府駐地。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6.1萬。鎮人民政府駐楊村,人口5萬。遼、金成村,因楊姓得名。元為漕運樞紐。明、清曾設營汛千總於此。《讀史方輿紀要》:“明建文三年(1401年),平安敗燕兵於楊村。進攻通州,不克。宣德初,駕征高煦,駐於楊村,即此。”1950年為縣治。1953年置鎮,1957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2年復鎮。食品、草編業發達。特產“楊村糕乾”。有紡織、服裝、化工、機械、造紙、印刷等廠。京哈鐵路經此並設站。名勝古蹟有楊村清真寺、楊村小世界。(2)在安徽省天長市中部偏北。面積52.4平方千米。人口1.5萬。鎮人民政府駐楊村,人口 2480。以楊姓聚居得名。1949年設楊村鄉,1960年改為楊村公社,1983年復設楊村鄉, * 置鎮。地處平圩區。主產稻、小麥、棉花。有獸藥、拉絲模、注射用品、彩色玻璃等廠。天銅公路經此。(3)在江西省龍南縣南部。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4.3萬。鎮人民政府駐楊村圩,人口780。因楊姓始居,得名楊村屋,簡稱楊村。1949年屬楊村等鄉,1959年設楊村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置鎮。森林資源豐富。產稻、薯、大豆等,盛產優質香菇。有水電站、煤礦及翻砂、磚瓦等廠。為全南、龍南、定南與廣東和平、連平間傳統集貿市場,全國最大香菇市場之一。有公路東接105國道。古蹟有明建太平橋。(4)在廣東省博羅縣東北部。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7.2萬。鎮人民政府駐楊村圩,人口1.6萬。相傳元末楊姓人從江西、南雄遷居至此,故名。因楊與羊同音,曾改名新羊圩。建國後復為楊村。1949年設鄉,1953年設區。1958年置楊顯公社,1959年析出觀音閣、麻陂、石壩、藍田四公社。1983年設楊村區,1986年建鎮。地處公莊河、柏塘河下游和楊村河流域。西北為丘陵,東南為沖積平原。主產稻、甘蔗,並產花生、甘薯、大豆等。華僑柑橘場設此。有糧食加工、製糖、汽車修理等廠。205國道經此。(5)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東南部、楊梅河上游楊村河畔,南與廣東省為鄰。面積204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人民政府駐六居,人口 1100。以姓得名。1951年為容縣五區。1958年設楊村公社,1962年改區,1966年復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置鎮。產稻、薯類、松杉、荔枝、龍眼、茶葉、三華李等。礦產有石棉、滑石。有糧食加工、農具製造、日用五金、制茶等廠。所產“楊村鑊”有名。有農貿集市。有公路通縣城和廣東省信宜縣。(6)在四川省劍閣縣東部。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1.2萬。鎮人民政府駐楊村埡,人口 1300。1950年設楊村鄉,1958年為楊村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楊村、樵店、錦屏三鄉合置鎮。產棉花、辣椒、烤菸等。有酒廠、農機站、林場、茶場。劍鶴公路經此。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江夏口

即子夏口。在今湖北監利縣西。《資治通鑑》:東晉義熙十一年,劉裕伐司馬休之於江陵,“使其壻振威將軍東海徐逵之統參軍蒯恩、王允之、沈淵子為前鋒,出江夏口”。即此。 又稱子夏口。在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即古夏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楊村鎮歷史

相關歷史

楊村鎮_楊村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