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陽
①戰國秦地,在今陝西韓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史記·秦本紀》: 惠文王十一年 (前327) “更名少梁曰夏陽”。即此。
②即今山東微山縣治夏鎮。清屬沛縣,置夏陽巡司於此。
(1)古邑名。(1)又作下陽。春秋北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北。《公羊傳》僖公二年(前658年):“虞師、晉師滅夏陽。”即此。參見“下陽”。(2)在今陝西省韓城市南。戰國秦邑。《史記·秦本紀》: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少梁曰夏陽”,即此。(2)古地名。約今四川省寶興縣南靈關西北。《新唐書·韋皋傳》:唐貞元十七年(801年),韋皋深入吐蕃,“路惟明自靈關、夏陽攻逋租、偏松城”。經此之路稱夏陽道,為雅州西入吐蕃要道。《新唐書·南蠻傳》:“雅州西有通吐蕃道三:曰夏陽、曰夔松、曰始陽。”(3)集鎮名。(1)在福建省明溪縣東北部。夏陽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1500。初為楊姓始居,名楊厝坪,後遷村山下,稱下楊,諧音為今名。明置巡檢司於此。有圩市。有造紙廠。村東有宋代尚書蕭登任墓。有公路接福五公路。(2)在陝西省合陽縣東南部、黃河西岸。屬洽川鎮。人口1100。唐武德三年(620年)為河西縣治,乾元三年(760年)更為夏陽縣治,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廢,設夏陽鎮。金仍為鎮,後廢。村襲鎮名。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特產花生、鈴鈴棗、紅皮蒜。有公路通縣城。村東夏陽渡是陝、晉之間水上要津。(4)村名。在陝西省韓城市西南部、涺水西岸。屬金城街道辦事處。人口500。《史記·秦本紀》惠文君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少梁曰夏陽。”據該村三聖廟碑記載,西漢末年曾由少梁村徙夏陽縣於今址,故名。產小麥、玉米、蔬菜。西禹公路經此。
夏陽字典分解
夏陽的解釋 夏季的陽光。《新唐書·李中敏傳》:“雨不時降,夏陽驕愆,苗欲槁枯。”
夏的解釋 夏 xià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糧。 中國朝代名:夏代。夏曆。 指中國:華夏。 姓。 冬 筆畫數:10; 部首:夂; 筆順編號:13
陽的解釋 陽 (陽) yáng 明亮。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與“陰”相對: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 指“太陽”:陽光。陽面。陽曆。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