軹道
軹道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古道路名。在今河南濟源市境,為豫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孔道。《水經·河水注》 引 《竹書紀年》: 梁惠成王十三年,“我取軹道與鄭鹿”。《戰國策·趙策》: 蘇秦說趙王,“秦下軹道則南陽動”。
②亦作枳道。秦、漢亭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北。《史記·秦本紀》: 二世三年 (前207),沛公至霸上,“子嬰郎系頸以組,白馬素軍,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蘇林曰: “亭名,在長安東十三里。”
又作枳道。在今河南省濟源市境內。為豫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孔道,自古為兵家爭奪要地。《戰國策·趙策》蘇秦說趙王:“秦下軹道則南陽動”,即指此。
詞語分解
- 軹道的解釋 .亭名。在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北。《戰國策·趙策二》:“夫 秦 下 軹道 則 南陽 動。” 鮑彪 註:“ 軹道 ,《秦紀》註:亭名,在 霸陵 。”《史記·秦始皇本紀》:“ 子嬰 即係頸以組,白馬素車
- 軹的字典解釋 軹 (軹) ǐ 古代指車轂外端的小孔。 車軸端,軸頭。 筆畫數:; 部首:車; 筆順編號:
- 道的字典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歷史地名推薦:司竹園
在今陝西周至縣東十五里司竹鄉。《史記·貨殖列傳》:“渭川千畝竹。”即此。漢時稱鄠杜竹林。自漢至唐,均設司管理。宋於此置司竹監。《元和志》卷盩厔縣:“園周回百里,置監丞掌之,以供國用。義寧元年,義師起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軹道歷史
猜你喜歡
語重心長的歷史解釋
言辭懇切而有分量,情瞻對土司的歷史解釋
亦作占對。清置上瞻對張家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湖南吉首市東南。古詩十九首的歷史解釋
收入文選的十九首五言犁掃的歷史解釋
同犁庭掃穴。明史廣西長秋監少令的歷史解釋
官名。即長秋少令。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的歷史解釋
資積蓄。牢固地掌握它蘇顯的歷史解釋
唐扶風武功人,字奉景左所的歷史解釋
在今四川鹽源縣西北瀘中書省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三國魏黃初初貪泉的歷史解釋
在今廣東廣州市西北三朱天保的歷史解釋
清滿洲鑲白旗人,字九鑄劍為犁的歷史解釋
謂銷熔武器以製造田器制使的歷史解釋
天子的使臣。續玄怪錄骨軟筋麻的歷史解釋
形容精疲力盡的樣子。水繪園的歷史解釋
在今江蘇如皋市城東北荀氏八龍的歷史解釋
借指德才出眾的八個兄懷瑜的歷史解釋
同懷瑾握瑜。清方文贈虎牙關的歷史解釋
在今湖北荊門市南。清病民蠱國的歷史解釋
並列既害人民,又害國
相關歷史
![軹道_軹道在哪裡_歷史地名](/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