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臨陣脫逃

臨陣脫逃

臨到上陣作戰時卻逃跑了。指事到臨頭,反而退縮逃避。明.徐光啟《疏辯》:“在法,初逃者從重捆打,再逃則斬矣;臨陣脫逃,初次即斬矣,亦求免其怨乎?”夏衍《心防》三幕:“臨危受命於先,哪兒能臨陣脫逃於後。”


連動 到了上陣打仗時卻逃跑了。比喻關鍵時刻畏縮逃避。張潔《方舟》:“恰巧那日荊華頭痛,本來準備請病假的,但她覺得,那樣做似乎有~的意味,因此便留了下來。”△貶義。用於處事方面。→臨敵賣陣 ↔揮戈反日 勇往直前

臨陣脫逃字典分解

成語臨陣脫逃的解釋 臨到打仗時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緊要關頭退縮逃避。

臨陣的解釋 (1) [before battle begins]∶來到陣地臨陣不亂(2) [fight in the battle field]∶上陣地(參加戰鬥)臨陣一搏

脫逃的解釋 [run away;escape;flee] 脫身逃走,也作“逃脫”余類脫逃。——《廣東軍務記》隻身脫逃

多學一學:臨時參政院【歷史官職】

北洋政府時期違反《臨時約法》的非法議會之一。根據臨時執政府於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四月七日議決設定,臨時參議院為臨時執政府的諮詢機關,同年七月三十日開院,其任務是輔佐臨時執政。職權可分為議決的和建議的兩類:關於議決的職權,有下列各項:一、關於省自治的促成,在國憲和省憲未施行前應先規定的省自治暫行條例;二、關於善後會議、財政善後委員會、軍事善後委員會等議決的執行事項;三、關於消弭及調停省際或

臨陣脫逃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