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
①西晉改昭武縣置,屬張掖郡。治所即今甘肅臨澤縣東北昭武村。唐 《初學記》 卷8: “ 《十三州志》 曰: 昭武蘇有臨澤亭在其東”,縣以亭名。《十六國春秋輯補》 卷96北涼錄: 北涼沮渠蒙遜玄始九年 (420),“太史令張衍言於蒙遜曰: 今歲臨澤城西,當有破兵”。即此。北魏廢。
②南朝宋泰豫元年 (472) 置,屬海陵郡。治所即今江蘇高郵市東北臨澤鎮。隋開皇初廢。
③1928年改撫彝縣置,屬甘肅省。治所即今甘肅臨澤縣西北十里蓼泉鄉。1952年遷治沙河堡,即今臨澤縣。
(1)古縣名。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置,治今江蘇省高郵市東北臨澤,屬海陵郡。梁改屬神農郡。隋開皇初廢。(2)舊縣名。冀魯豫抗日根據地設。1943年由山東省菏澤、鄄城兩縣析置。1949年改設菏澤縣。(3)今縣名。在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北鄰內蒙古自治區。屬張掖市。面積2755平方千米。人口14.6萬。轄3鎮、6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西漢置昭武縣,治今縣東北,屬張掖郡。西晉改為臨澤縣。北魏縣廢。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析張掖縣置撫彝廳,治今縣北蓼泉,屬甘州府。1913年改廳為撫彝縣,先後屬河西道、甘涼道。1927年直屬省。1928年改為臨澤縣。1949年屬張掖專區,1950年屬酒泉專區。1952年遷治沙河堡(即今城關鎮)。1955年復屬張掖專區。1958年撤銷併入張掖、高台二縣。1961年恢復臨澤縣,屬張掖專區。1969年屬張掖地區,2001年屬張掖市。南部為祁連山山前礫石戈壁,北部合黎山地為剝蝕低山,中部為河西走廊平原,黑河及其支流梨園河為綠洲灌溉水源。屬中溫帶乾旱氣候。經濟以農業為主,產小麥、玉米、穀子及甜菜、油料。特產紅棗,以核小味甜著稱。工業有電力、水泥、麵粉、食品等。蘭新鐵路、312國道經此。古蹟有西柳溝、黃家灣漢墓群及紅軍西路軍烈士陵園和紀念碑。
臨澤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