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節

箕山之節怎么寫好看

箕山之節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箕(jī基)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相傳堯時隱士許由、巢父曾隱居在箕山。後遂以“箕山”為退隱山林的典故。“箕山之節”指隱居不仕的節操,亦稱為“箕山之操”、“箕山之志”。西漢薛方曾任祭酒。在王莽專權時,派使者去迎聘薛方到京都任職,卻遭到薛方的婉言拒絕,他說:“堯舜在位,下有巢父、許由這樣的隱士;現今正是王朝興隆之際,但我仍想要保持自己的箕山隱居的節操。”後以此典指隱居山林、摒棄仕途的志向。

【出典】:

漢書》卷72《鮑宣傳附薛方傳》3095、3096頁:“薛方嘗為郡掾祭酒,嘗征不至,及(王)莽以安車迎(薛)方,方因使者辭謝曰:‘堯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箕山之節也。’使者以聞,莽說(通“悅”)其言,不強致。方居家以經教授,喜屬文,著詩賦數十篇。”

【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趙岐傳》:“大丈夫生世,遁無箕山之操。” 晉·壽《三國志·書·王粲傳》載曹丕《與吳質書》:“偉長(徐幹)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慾,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 唐·房玄齡《晉書·向傳》:“文帝問曰:‘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為巢許狷介之士,未達堯心,豈足多慕。’帝甚悅。” 唐·陳子昂《感遇詩》之31:“箕山有高節,湘水有清源。” 唐·李商隱《覽古》:“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元·王惲《鵲橋仙·和夢吉韻》:“伊周元不是庸人,吾志在、箕山巢許。”


偏正 隱居箕山不貪念功名的節操。比喻人超脫世俗做隱士的志向。《漢書·鮑宣傳》:“堯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節也。”※箕,不讀作qí。△褒義。舊時多用於寫人的清心守節。→然物外 ↔持祿養交。也作“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詞語分解

  • 箕的解釋 箕 ī 用竹篾、柳條或鐵皮等製成的揚去糠麩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稱“簸箕”):箕帚。 簸箕形的指紋,不成圓形:斗(弖 )箕。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線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歷史典故推薦:浪跡浮蹤

到處漫遊,行蹤不定。元 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想當日恨沖沖,亂離間家業空,浪跡浮蹤,水遠山重。”亦作“浪跡萍蹤”。吳梅《風洞山.埋忠》:“ * 澤偷生苦淹留,卻教我浪跡萍蹤向何處投。” 見“萍蹤浪跡”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箕山之節歷史

相關歷史

箕山之節_箕山之節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