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繻
繻(rú如又讀xū需):古代出入重要關塞的憑證,在帛上寫字,分成兩半,出關時取以合符,檢驗後才得放行。終軍在18歲被選為博士弟子,他離開故鄉(山東濟南)前往長安。他步行過函谷關時,守關的官吏交給他一個帛制的繻證,說:“這是你返回時,出函谷關的憑證,合在一起檢驗後才能放行。”終軍說:“男子漢西入京城乾一番事業,總不能憑著這個繻證再回來吧!”把繻證扔在地上就走了。後來終軍擔任謁者官,手持節杖東出函谷關,去巡察各地。守關吏認出是他,對別人說:“這位使者就是先前扔掉繻證的書生啊!”後以此典稱頌志向遠大,博取功名的年青人。
【出典】:
《漢書》卷64下《終軍傳》2814、2819頁:“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初,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繻。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軍為謁者,使行郡國,建節東出關,關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繻生也。’”
【例句】:
唐·王績《晚年敘志示翟處士》:“棄繻頻北上,懷剌幾西遊。” 唐·李世民《入潼關》:“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唐·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宓子彈琴邑宰日,終軍棄繻英妙時。” 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元九》:“蘊藏經國術,輕棄度關繻。” 唐·皮日休《題潼關蘭若》:“關吏不勞重借問,棄繻生擬入耶溪。” 宋·司馬光《送何濟川知漢州》:“復尋題柱跡,重過棄繻年。” 宋·陸游《讀史》:“徒步出關胡不可?向來常笑棄繻生。” 明·謝榛《榆河曉發》:“忽憶棄繻者,空漸旅鬢斑。” 明·陳子龍《與客登任城太白樓》:“棄繻入關應明詔,燕市如澠不敢沽。” 明·張煌言《次韻酬林荔堂》:“西台幸有同心侶,愧殺投繻終子軍。” 清·吳偉業《寄房師周芮公先生序》:“吾師以陸機入洛之年,弟子亦終軍棄繻之歲。” 清·尤侗《賀沈貞蕤探花及第》:“便當棄繻出關去,床下仰看元龍樓。” 清·康有為《除夕答從兄沛然秀才時將入京上書》:“素衣深恐緇塵涴,豈敢投繻入帝京。”
棄繻字典分解
棄繻的解釋 《漢書·終軍傳》:“初, 軍 從 濟南 當詣博士,步入 關 , 關 吏予 軍 繻。 軍 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以合符。’ 軍 曰:‘大丈夫西遊,
棄的解釋 棄 qì 捨去,扔掉:拋棄。遺棄。棄權。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並將屍體暴露街頭)。棄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棄養(父母死亡的婉辭)。棄置不顧。棄瑕錄用。 取
繻的解釋 繻 rú 彩色的繒。 色。 細密的繒。 古時用帛製成的出入關卡的憑證:“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繻。” 筆畫數:20; 部首:糹; 筆順編號: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