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有哪些戰爭是為義而戰 宋襄公最後是怎么死的

宋襄公最出名的是他的“仁義”,他的仁義在很多後世人的眼裡是個蠢豬,甚至毛澤東也說過:“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當然,毛澤東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宋襄公所處的時代背景是不一樣的。後世人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喜歡他的決定他很有君子的風度和氣度,不喜歡他的又覺得他虛偽,空談仁義道德,致使宋國屢屢受挫。

宋襄公,名茲甫。宋襄公的出生年月不詳,他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君主。“仁義”是他的代名詞,他的一生有三件事情刻畫出了他的仁義。宋襄公的母親是正室,宋國的王位順理成章就是宋襄公的囊中之物,他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叫做目夷,宋襄公覺得目夷是個相當有才華的人,比自己仁義,有遠見,因此想讓位於目夷。目夷一聽堅持不接受,肯將自己的王位讓出來的,不是比自己更加仁義嗎?這個王位最後還是宋襄公坐上去了。

在宋襄公即位後,開始對霸業有所圖謀。宋國的實力並不是太差,在齊桓公在位的時候葵丘會盟,曾經拜託宋國幫忙照顧下齊國的太子公子昭。宋襄公很快就答應了,在齊桓公死後,齊國很快就發生了內亂。宋襄公相當重視仁義的人,甚至視其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同時宋襄公也對霸主有所圖謀。宋國的實力不是很強大,但宋襄公認為公子昭來投奔他,這是個可利用的機會,可以利用齊國公子昭和齊國昔日霸主地位,提高齊國的威信力和影響力。便想乘機奪取齊國的盟主地位,公子昭就留在了宋國。還將公子昭送回了齊國即位。

宋襄公有哪些戰爭是為義而戰 宋襄公最後是怎么死的宋襄公將公子昭平安送回齊國之後,自認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便生髮出自己也想效仿齊桓公的做法,號令諸侯,商量下一任霸主的事情。宋襄公想同齊國的楚國商量下會盟的事情,並且想取得楚國和齊國的支持,楚國接信後宋襄公不自量力。楚國的大夫成得臣說:“宋君好名無實,輕信篡謀。”楚國人覺得這是個稱霸中原的好機會,不如利用宋國的這次會盟,來一個一箭雙鵰。於是,楚國答應了宋襄公的請求。

在宋國目夷早就就會合的事情勸阻過宋襄公,小國稱霸帶來的只有禍害,況且還是和不守信用的楚國交戰,結果不會好到哪裡去的,宋襄公不聽,一個人帶著一些手下就去了,結果到了會盟之日,宋楚兩國幾句話不合,楚國就把宋襄公給抓起來了,楚國可是有備而來,帶了大量的軍隊,宋襄公在楚國做過一段時間的人質,才被放回宋國。

從這件事以後,宋國對楚國一直懷恨在心,因為鄭國支持楚國的原因,宋國竟然發兵攻打鄭國,楚國當然知道這是宋國在針對楚國,聽說這件事後,迅速組織兵力攻打宋國,兩軍交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泓水大戰”,這場戰爭中宋襄公遵守“仁義”的原則,謹守“軍禮”,奉行“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原則,不聽公孫固的意見,堅持要用仁義作戰,在仁義的旗幟下對楚國進行進攻,公孫固向宋襄公建議等到楚軍渡河渡到一半就殺過去。宋襄公卻不願意,堅持要等到楚軍全部渡完河。等到楚國在河岸上布陣時。公孫固建議待楚軍在河岸上亂成一團之際攻打他們,宋襄公聽到此話又再次反對,要等到楚軍布陣後才去攻打,否則就是顯示出自己的不仁義。結果,等到楚軍布好陣,列隊沖了過來。宋國才開始作戰,宋襄公衝鋒陷陣,身受重傷。由於宋襄公是個極其講究仁義的人,他對自己的手下很好,因此他的屬下都拚死保護他。這才算保住了他的性命,這次戰役宋軍慘敗,之後宋國徹底退出了爭霸的舞台。而宋襄公這次為義而戰,遭受到了天下人的恥笑。

泓水之戰後,宋襄公回國養傷,並在這段時期接見了晉公子重耳,並給重耳在物質上的支持,使得重耳能夠最後登上王位。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因為傷痛而去世,從此宋襄公也消失在了歷史的舞台。為什麼孔子說:“春秋無義戰”?因為所謂“大義”的戰爭,在春秋時代就早已經結束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