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有多大

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政府因為多次失敗而不斷的與西方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這對於中國方面造成的損失並不只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那么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有哪些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有多大

第二次鴉片戰爭圖片

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首先是廣州戰役以及兩次大沽口戰役,最終以簽訂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而宣告結束。當然《天津條約》並不是簡單的與西方列強共同簽署,答應對方一些不平等條約,而是分別簽署與不同的國家簽署,所以損害的利益等也是加倍的。 在《中英、中法天津條約》中,中共政府同意英國派公使常駐北京,同時還增開了南京等地為通商口岸,允許外籍在華傳教,以及入內遊歷通商。同時修改了入關稅收,減輕了商船噸稅,對英國賠款四百萬兩白銀,法國是二百萬兩白銀,最後賠款數額增加到了八百萬。

隨後在英法聯軍占據天津後,又轉戰北京,成功攻占北京之後,英法聯軍將皇家園林圓明園洗劫一空,裡面的珍貴文物被英法聯軍搶占一空,搬運不走的也被侵略者一把火給燒了,這對於中國歷史文化是一種非常大的損失,園林中有很多東西都是無價之寶,所以損失無法預計。之後中國又分別與英國、法國和沙俄簽訂了《北京條約》,就這一條約來說,最主要的是對領土的劃分,在《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國直接占領了烏蘇里江東至海的大片領土,這也是對現在中國國土面積的一個奠定。也就是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損失涉及到賠款、割地、稅收等方面。

第二次鴉片戰爭地點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淪陷的地區有廣州,大沽口,天津以及北京等,也就是說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地點是在廣州,隨後蔓延到了天津、北京以及長江地區。

在這次戰爭中,英法聯軍首先進攻的是中國廣州,戰役打響之後,清政府軍隊雖然頑強抗爭,但最終戰火還是燒到了天津大沽口等地,通過在大沽口的兩次戰役之後,清政府請求和談,以《天津條約》的簽訂最終結束了這場戰役。

之後英法聯軍以及美國和俄國不在滿足於當時在條約中規定的既得利益,所以率領軍隊直接打進了北京城。武器裝備差英法軍隊不止一兩個點的清政府統治者只能潛逃,從而宣告北京淪陷。也就是說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地點已經從廣州經過天津轉移到了北京。

隨著戰火的不斷延伸,清政府內部的一部分有志之士率先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開始企圖通過學習西方列強來使中國擺脫被侵略的局面,最終華夏的土地上出現了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資本主義。當然在此之前,需要的是英法從北京撤軍,為此以恭親王為首的和談團開始與英法代表團進行談判最終簽訂了《北京條約》,英法聯軍答應從北京撤兵,但是鴉片合法了,北京建立了外國公館,同時還開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另外就是除了淪陷的北京之外,其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所涉及的地點如廣州等的統治權幾乎都歸西方列強所有。

綜上所述,除了在不平等條約中割讓的土地之外,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地點還有北京、天津、廣州、長江及珠三角等地區。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性質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列強對滿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在這次戰爭中,英法聯軍直接攻占了北京城,並且洗劫燒毀了皇家園林,給華夏文明帶來的非常大的損失。那么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性質是什麼呢?


因為是英法聯軍發動的侵略戰爭,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性質是非正義性的,但是對於華夏人民來說,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所以清政府的反擊是正義的。在這次戰爭中,清政府一敗再敗,最終只能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來換取短暫的和平,這樣的行為使得中國的半殖民程度不斷加深,同時清政府也淪為了西方前掠者統治華夏的工具。

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列強侵略華夏的目的依舊是為了進一步的掠奪原料產地,擴大市場,甚至於他們經華夏的子民運往國外,以獲得大批的廉價勞動力。在西方資本主義飛速發展的時候,中國依舊是封建統治下的小農經濟,所以西方侵略者在戰爭侵略的同時,還附帶有經濟侵略,他們將自己通過大機器生產出來的物品在華夏的土地上廉價銷售,從而導致華夏的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

同時在這次戰爭中,西方列強獲得了鴉片貿易合法化和向中國傳教的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衝擊。由此也可以得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性質是非正義的,帶有嚴重的侵略性質的,是繼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的又一次殖民主義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給當時的清政府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那么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是什麼呢?

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不得不說的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西方資本主義先後開始發動了多中國的侵略。他們看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作為戰敗的一方,割地賠款給英國,使得英國獲得了更多的利益。這些利益同時也讓他們心動,所以都想在中國插一腳,於是就開始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不滿足於戰爭取得的特權和利益之後,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了中國的領土上,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掠奪和經濟入侵,同時附帶的還有對中國土地的吞噬。

1854年,也就是《南京條約》簽訂二十年之後,英國因為自身對中國同美國簽訂的《望廈條約》的曲解,同時想要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們開始向中國提出了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具體修改方案如下: 首先,中國全境都要對英國開放通商,同時要求鴉片貿易在中國合法,他們在中國進口貨物不用再交稅款,外國公使可以常駐北京等。同時要求修改修改條約的還有美國和法國,當然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即使清政府昏庸也是不會同意的。

這也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既然和談無法使得他們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那么就只能硬搶。所以為了利益達成共識的西方列強開始了站成統一戰線,齊齊向中國發難,這也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藉口

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藉口是“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當然之所以發動戰爭則是因為他們要求與滿清政府修約遭到了嚴厲的拒絕,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只能發動侵略戰爭。

關於“亞羅號事件”,其發生的時間是1856年的10月8日,當時的廣州水師率領軍隊在黃埔港口的走私船隻“亞羅號”上逮捕了中國海盜和有嫌疑的水手。當時這條船上的船長是一名英國人,且記錄在香港當局。由於在被抓的時候簽證過期,所以船上沒有懸掛英國過期,當時的水師抓人時就按照中國內政的方式處理,並沒有考慮英國方面的意見。

為了用此事件作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藉口,英國方面強詞奪理,說“亞羅號”是英國的船隻,水師沒有任何經過允許就上船抓人有損英國領事的體面,甚至造謠是廣州水師扯下了船上的英國國旗,這是對英國的侮辱,要求中方道歉,當然他們有不接受道歉的權利。終於十月二十三號,英國海軍以為為藉口進犯中國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英國發動戰爭的藉口是“亞羅號事件”,法國的藉口則是“馬神甫時間”,並且在英國挑起戰爭之前。當時的法國天主教主非法潛入中國內地進行傳教。並且無視大清法律,胡作非為,被清朝的廣西地方官下令處死。為了讓傳教士可以在中國獲得自由傳教的權利,法國企圖發動侵華戰爭,並且在戰役前與英國方面取得聯繫。最終兩國攜手,對華發動侵略。

第二次鴉片戰爭評價

第二次鴉片戰爭評價可以站在兩個角度進行,分別是戰敗的中國和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英法聯軍的角度,但是無論怎么評價,都無法否定這是一場具有侵略性質的戰爭,最終使得中國走上了半殖民道路。

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毀的圓明園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第二次鴉片戰爭評價:作為被侵略的一方對戰爭的反抗,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的行為是正義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於中國無疑是一場災難,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被迫與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同時西方列強在侵占北京後,直接燒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從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工藝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

英法聯軍在戰爭勝利後,清政府被迫允許其在中國修建公館,並派遣駐華大使,這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略。綜上,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於中國方面來說是一場具有反侵略、反殖民性質的正義戰爭。

從英法聯軍的角度看第二次鴉片戰爭評價:作為戰爭的發動者,他們對中國的侵略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進一步擴大市場,進行商品傾銷,搶占原料產地以及廉價勞動力,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是帶有侵略性質的殖民戰爭。

在英法聯軍侵華占據北京之後,清政府統治者被迫逃離,英法聯軍對圓明園展開了大肆的搶掠,最終直接將其焚毀,對中國文化造成了極大了損失,加上被活活燒死的工匠、宮人、妃嬪等,可以說是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