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誠實而升官的歷史名人 晏殊忠厚老實受重用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大家熟悉的范仲淹、歐陽修等宋代大詩人,都曾經當過他的學生。

晏殊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以博學多才出了名。後來,他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讓他去面見皇上。

事情巧得很。當晏殊趕到京城時,正趕上科舉會試。參加會試的都是各地選拔上來的名列前茅的才子。晏殊是作為“神童”選來見皇帝的,本可以不參加考試,但晏殊覺得只有經過考試,才能檢驗自己有沒有真才實學。於是,他主動要求參加考試,並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參加考試的有1000多人。有的是連考多年、兩鬢斑白的老學者,有的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書生,年齡最小的就是晏殊,他還不滿14歲。開始,他心裡有點不踏實,可他馬上又想到,自己年紀還小,如果考試成績不好,說明自己的學問還不夠,那就需要自己繼續苦讀,有什麼可怕的呢?

當考題發下來之後,晏殊認真一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考試題目自己曾經作過,當時寫的這篇文童還受到好幾位名師的稱讚。這時候,晏殊的心裡很矛盾。按說,那篇文章的確是自己獨立寫成的,現在把它照抄下來,當然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應該算是作弊,再說主考官和考生誰都不知道。但是他又想,那篇文章是自己在家裡寫成的,寫作的條件比考場上要優越得多、如果在考場上寫,就不一定能夠寫得那么好。晏殊又想起老師曾講過的話:做學問必須老實,如果對自己放鬆,那只能害了自己。想到這裡,他決定把實話講出來,要求主考官給自己另出一個題目。可是,考場上的規矩太嚴了,晏殊幾次想說話,都被監考人制止了。迫不得已,晏殊只好以那篇文章為基礎,又做了些修改加工。寫好之後,交了卷。

幾天之後,十幾位成績最好的考生被召到皇宮大殿上,將接受皇上的複試。晏殊也是其中之一。在對晏殊複試時,皇上高興地對他說:“你的文章,我親自看過了,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竟有這樣好的學問。”

不料晏殊卻跪下來,連忙自稱有罪。接著,他把考試的經過講了一遍,並且要求皇上另出一個題目,當堂重考。

晏殊說完後,大殿上鴉雀無聲。人們被驚呆了,心想這個少年真是傻到極點了,別人想找這樣的好事都找不到,自己卻要求另換題目,再考一次。

過了片刻,皇上突然大笑起來,說道:“真看不出,你這孩子不僅學問好,還這樣誠實。好吧,我就成全你吧。”

當下,皇上與大臣們一商議,就出了一個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晏殊克制著內心的緊張,集中全部精力,很快把文章寫好交了上去。大家一看,交口稱讚。皇上十分高興,對晏殊讚不絕口,並當場授予他一個相當於進士的學位,還吩咐人給晏殊安排一個官職,先讓他鍛鍊一下,希望他日後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晏殊做官之後,開始只在翰林院裡擔任一個小小的秘書職務,官位低,薪俸少,日子過得挺清苦。

當時,天下太平,京城裡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朝廷官員幾乎都是三日一宴,五日一游,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晏殊也喜歡飲酒賦詩,願意同天下的文人們交往,可是他沒有錢,無法參加這些活動。於是,他每日辦完公事,就回到住地讀書,或者和他在京城求學的兄弟們一起討論古書中的問題。

過了些日子,朝廷要選拔協助太子處理公務的官員。條件是:學問高、品德好。負責選拔的大臣們非常慎重,反覆篩選、考察,一直也定不下來。因為選不好,就要受到皇上的責備。

一天,忽然傳來皇上的一道御旨,要選拔官們把晏殊算上一個候選人。不少大臣都不知道晏殊是誰,一打聽,才知道是翰林院的一個小秘書。大家都挺奇怪,皇上怎么就看上了他?

原來,皇上聽說晏殊閉門讀書,從不吃喝玩樂,又想起晏殊在考場上的表現,認為他是一位既有才氣,又忠厚勤勉的人。選這樣的人到太子身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所以,就親自點了晏殊的名。

晏殊上任前,照例到皇上那裡去謝恩。皇上勉勵他一番之後,又誇他閉門讀書,不參加遊樂,是個好青年。

晏殊聽完皇上的誇獎後卻低下了頭,並向皇上說:“臣並非不想和文人們宴飲遊樂,只是因為自己家貧無錢而不能去,如果臣有錢,肯定也會去的。我有愧皇上的誇獎。”

皇上聽後深為感動,一定要重用這樣誠實的人!

從此以後,晏殊的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來越高,可他一直保持著誠實、勤勉的作風,至死都沒有改變。

猜你喜歡: